二李先生奏议
二卷。明徐宗夔所编李梦阳、李三才二人的奏议。徐宗夔,字效虞,苏州人。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风节振一世。李三才则结纳东林,在当时也颇孚重望。因二人同出于关中,故徐宗夔选编二人的奏议合刻之。书末附有各人的数首诗,体例较为杂乱。
二卷。明徐宗夔所编李梦阳、李三才二人的奏议。徐宗夔,字效虞,苏州人。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风节振一世。李三才则结纳东林,在当时也颇孚重望。因二人同出于关中,故徐宗夔选编二人的奏议合刻之。书末附有各人的数首诗,体例较为杂乱。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
十二卷。明卓尔康(1570-1644)撰。尔康字去病,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终于两淮盐运通判。该书内容,大体上是附会河图、洛书,推衍奇偶
十卷。宋龙衮撰。龙衮,北宋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字君章。另有《(百马图〉跋》。其书详尽地记述南唐事,用纪传体,但不立纪传之名。考郑樵《通志·艺文略》记载,此书原本有二十卷。但自明以后就无完本。钱曾称其
四卷。清朱昌寿撰。朱昌寿字西泉,浙江省仁和县人。此书乃朱氏据家藏秘册及世所罕传诸图,略为校勘而成。其第一卷为易义例。包括互卦说、变卦说、之卦说、反对卦说、旁通说、爻辰说、元吉大吉解、贞悔解、贵贱考、爻
十卷。附录一卷。清吴鼎科撰。此书记周太王长子泰伯宗裔世系及历代崇褒等事。《论语》称泰伯“可谓至德”,故名。书首录清圣祖、高宗御书匾额及高宗御祭文,次汉桓帝敕赐吴泰伯世系图赞及彭启丰序,以下依次为历代褒
二十八卷。近人成本璞撰。本璞字琢如,湖南湘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所论九经为《周易》、今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书中常借经义来议论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
一卷。清刘台拱(生卒年不详)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今属江苏扬州)人。曾著《仪礼传注》一卷、《荀子补注》一卷、《方言补校》、《论语骈校》一卷,已著录。《淮南子补校》是台拱据卢文绍、庄逵吉二人校正后又重
一卷。汉卢植(约159-192)撰,清臧庸辑。植字子斡,涿郡涿县(今河北中部)人。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围攻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日久无功,被
十卷。明卢之颐(详见《痎疟论疏》)撰。此书是卢氏在其父所作的《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历时十八年增补而成。乘为四数,每药之下原有核、参、衍、断四项说明,故称之为乘;称为半偈,是因此书于明末兵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