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圭约

五经圭约

明蒋鸣玉(生卒年不详)撰。鸣玉字楚珍,号中完,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崇祯十年进士,官台州府推官。他于四书五经皆有讲义,解四书者名《舌存》,解五经者名《圭约》,取如土圭测日影,至约而赅之意。初每经皆分总论、别论、绪论三编。后其子蒋超校正付刻,因原稿分析琐屑,不便检阅,便按照经文先后顺序,将三编合在一起,仍标总论、别论、绪论之名,以保存其本来面目。王崇简、魏裔介分别为之作序。此书皆采用旧文而不著前人姓名,蒋超在凡例中说,其父贫寒时借他人之书抄撮,没来得及详记所抄书名。其书说《易》,先义理而后象数,《书》则多本注疏,《诗》多宗小序,与朱传时有异同,《春秋》兼取三传,不主胡安国“刻深”之说,《礼》只阐发文义,缺乏考证,附以《周礼》、《仪礼》二论,也属推测之论。在明末解经者中,算平近朴实之作,然精深不够。

猜你喜欢

  • 淮南子校本

    二十一卷。清庄逵吉(1760-1813)校。逵吉字伯鸿,江苏武进入。嘉庆初年任县令等职。据庄逵吉自序载:“乾隆甲辰(1784),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

  • 墨庄漫录

    十卷。北宋末南宋初张邦基(生卒年不详)撰。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自称宣和五年(1123)在吴中见朱勔所采太湖鼋山石及绍兴十八年(1148)见赵不弃除侍郎,知其为北宋末南宋

  • 玉坡奏议

    五卷。明张原撰。张原,字士元,三原(治今陕西省三原县龙桥镇)人。正德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因上疏论事被谪为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1522)召复故官。他对当时的权贵大臣直言不讳,言人所不言,这些奏疏皆收

  • 靖海纪事

    二卷。即《靖海记》三卷。

  • 音谱

    一卷。刘宋李概撰,清任大椿等辑。李概字季节,生平不详,著《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音谱》四卷,俱见《隋书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所称李季节《音谱》,即此书。其书久佚,任大椿辑其见于《广韵》者凡十四条

  • 经书字音辨要

    九卷。清杨名飏(1773-1851)撰。名飏字崇峰,云南石屏州(今石屏县)人,举人,官至陕西巡抚,道光十六年革职。他著不详。本书是名飏守汉中时所辑撰,前有道光十年自序和道光七年重刊时崇纶所作序。书前有

  • 寸碧堂稿

    二卷。明汪膺(约1591-1643年间在世)撰。汪膺,字元御,号玉淙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童年时即喜为诗。天启七年(1627)举人。汪膺年四十余而卒,所存遗稿无多。是集乃康熙中其子汪琬始为编辑,

  • 孔颜孟三氏志

    六卷。明刘浚(生卒不详)撰。刘浚,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成化年间(1465-1487)曾做过邹县教谕,邹县,孟子故里,使刘浚得以考订孔子、颜回、孟子的世系、事迹以及历代褒崇诸典等,

  • 说集

    五十九种,一百零一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汉唐以来名贤小说,笔记,主要有:晋郭璞《穆天子传》、晋葛洪《西京杂记存》、唐张说《虬髯客传》、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

  •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一百卷。元王恽(1227-1304)撰。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任监察御史及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使。成宗时参与纂写《世祖实录》。集内包括诗文七十七卷,《承华事略》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