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补逸

仪礼补逸

九卷。元汪克宽(1304-1372)撰。汪克宽字德辅、德一、促裕,号环谷。安徽祁门人。少承家学,后从师于吴仲迁。中泰定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被黜,遂弃科举。汪克宽致力于经学研究,授徒于宣州,学者称怀谷先生。明初,洪武初聘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年老有疾辞归。著作颇丰,除《仪礼补逸》外,还有《环谷集》、《诗集传音义会通》、《程朱易传义音考》及《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等书。《仪礼补逸》虽以补逸为名,却与吴澄《仪礼逸经传》不同,取《仪礼》、《周礼》、《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以及诸经之文凡涉及礼者,以吉、凶、军、宾、嘉五礼统之,五礼又分子目一百八十四,每类皆联属书之,而词不相关。汪克宽著书,不甚讲体例,所录每条必标出出典,一类之中,条条连缀书之,合为一篇。此书实考典故,非考故事,并多引春秋失礼之事,杂列古制之中。有进行论说,纠正其谬的,也有不加论说的。对前儒之说有所驳难,但驳难中不免有失考证,选取材料亦多有可商榷之处。《仪礼补逸》虽体例较为特殊,在研究《仪礼》著作中仍属有较高参考价值。汪克宽按类系目、以目列事的方法,虽与传统不同,但却简捷明快。所属论语,也不失纯正。明程敏政《篁士敦集》有《仪礼补逸》,在此篇后称《仪礼补逸》一篇“尤号精确”。《仪礼补逸》版本有陆有弘治本,明洪武刊本;明弘治中程敏政校刊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嘉庆姚繐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猜你喜欢

  • 孙玉庭自记年谱

    又名《寄圃老人自记年谱》。一卷。清孙玉庭(1753-1834)自述。玉庭字佳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检讨,河东兵备道,广西盐法道,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广西、广东、

  • 明伦初集

    五卷。《续集》五卷。清郑文炳(生卒年不详)编。郑文炳,字慕斯,莆田(今福建)人,约雍正、乾隆年间人。文炳少有志操,探性命之学,作《正学论要》,有孝名。补弟子员,入鳌峰书院,从蔡世远学。两举孝廉,皆不就

  • 河防志

    十二卷。清张希良撰。张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纂修三朝国史。亦曾督学浙江。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记载诸事以成。《河防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共十二

  • 古今图书汇编

    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 陈秋岩诗集

    二卷。元陈宜甫(1255-1299)撰。籍贯不详。曾为世祖侍从。成宗时又为晋王僚属。《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大抵源出元白,虽运意遣词少深刻奇警之致,而平正通达,语无格碍,要自不失为雅音也。”有《四

  • 陶山集

    十四卷。宋陆佃(1042-1102)撰。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任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神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因欲起用元祐党人,遭谗,贬为中大夫,知亳州。

  • 杏庭摘稿

    一卷。元洪焱祖(1262-?)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今属安徽)人。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大百围,并以杏亭自号,遂以名集。《四库

  • 急就章

    见《急就篇》。

  • 学荫轩经说

    三卷。清王国瑞(1837-约1920)撰。国瑞字进之,又字峻之,广东省番禺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历任福建顺昌、新竹、仙游、闽县、诏安等县知事。年少时师从同乡学者陈澧受经学,陈澧《东塾读书记

  • 理学要旨

    无卷数。清代耿介撰。耿介见《中州道学编》条。此书辑宋儒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的部分著作为一集,每卷书前各自编列了小传,其中附有作者的观点。全书在周敦颐著作中摘录了《太极图说》、《通书》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