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集说

仪礼集说

十七卷。宋敖继公(生卒年不详)撰。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今广东五华县)人,后居吴兴(浙江乌程县)。宋咸淳进士,对策忤时相,竟归而不仕;入元,赵孟頫尝从其受业。敖继公邃通经术,动循礼法,官信州教授。《仪礼集说》成于1301年,书前有自序,称郑玄《仪礼》注,糟粕多精华少,删去与经不符的,意义又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以自己见解。并怀疑《丧服》一篇违悖经义,非子夏作。郑注简约古奥,贾疏则繁,《仪礼集说》依《仪礼》十七篇各为一卷,对郑玄注都有所取,对不取的不攻驳。敖继公逐字逐句研求,务畅其旨,对《仪礼》有所发挥。卷未各附《正误》一篇,考辨字句颇详。《丧服》一篇以其兼《释记》文,作于《记》后,怀疑为郑玄散附《经记》之下,而设移其原秩序。《仪礼》十三篇之《记》,朱熹《经传通解》皆分属经文条条之下,敖继公则认为诸篇之《记》,有特为一条而发者,有兼有两条而发者,有兼为数条而发者,也有于《经礼》之见别见他《礼》而发者,故不移摘其文,恐失《记》之意。敖继公治学严谨,对前儒有所怀疑,既不废其言,又不发无据之言,对后世研究《仪礼》有参考价值。版本有元版大字本、陆有元刊元印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政化程敏政刊本;清乾隆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元大德刻明修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修补本;清抄本。

猜你喜欢

  • 攸县志

    五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元凯续修,严鸣琦续纂。王元凯,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攸县知县。攸自汉置县,历有明征。志乘创自明初,至万历时已四修。迄清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朱英炽、康熙二十三年(168

  • 孝经注义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

  • 三国志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

  • 灵言蠡勺

    二卷。明西洋人毕方济撰、徐光启编录。毕方济生平事迹不详。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崇祯初,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早年从利玛窦等学

  • 东方类语

    十六卷。明朱维陛撰。朱维陛,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以类编排了汉代滑稽文学家东方朔的事迹,凡自“列传”、“别传”、“外传”以及《琐语》、《神异经》、《十洲记》等书,该书都采摭进来。全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保越平闽实录

    一卷。作者不详。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即富喇塔。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帝命富喇塔等率兵讨之。本书所记即富喇塔在温州与耿军作战及暂回处州之事,起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

  • 八阵合变图说

    一卷。明龙正撰。龙正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于蜀中。此书首述八阵号令,并附八阵图。次述八阵

  • 春秋平义

    十二卷。俞汝言(1614-1679)撰。俞汝言字石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经学家。俞汝言在明末为诸生,孤贫力学,具有经世之才,恰值明清动乱,故闭门著书。俞氏精研经史,尤熟于明代典故。除此书外,尚

  • 撷芳集

    八十卷。清汪启淑辑。汪启淑,生卒年不详,字葊,安徽歙县人。此书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飞鸿堂刊本。书前有沈初、倪承宽所作序言,汪启淑自己写有凡例。书内共分十类。一:节妇、二:贞女、三:才媛、四:姬侍

  • 百陵学山

    见《丘陵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