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包

元包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 二卷。北周卫元嵩(生卒年不详)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元包数总义》二卷是宋代张行成补撰。卫元嵩,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于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明代胡应麟作《书部正伪》,称卫元嵩为后周人(不确),并称其撰述有《齐三教论》七卷。《崇文总目》称其为唐人,《通志》、《通考》依《崇文总目》之说,舛误更大。卫元嵩所撰《元包》一书,又称《元包经传》,其书体例近于《太玄》。其次序采用《归藏》古易:首为坤,继之以乾、兑、艮、离、坎、巽、震卦。共七变而合本卦,成八八六十四,又自系以辞文,又好用僻字,使其文诘屈难读。苏源明等人的《传》、《注》《音释》,仿《太玄》之体。宋代绍兴年间,临邛(今属四川省)人张行成,认为苏源明、李江二人徒言其理,不知其数,又编采易说以通其旨,著为《元包数总义》。《元包》,《唐志》作十卷,今本五卷,其书或并或佚,已不可考。张行成所补《元包数总义》,常常独自立卷成书,但其与《元包》合刊,也由来已久。此书无论分合,都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是术数类重要典籍之一。现存《范氏奇书》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楚石禅师语录

    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

  • 格物探原

    三卷。英国人韦廉臣(生卒年不详)撰。韦廉臣有《古教汇参》,已著录。该书凡三卷,首卷二十二篇,论天地万物人身;二卷十二篇,三卷二十篇,并言天地万物皆本上帝,且驳宋儒无极太极之说,与他书格致者迥异。其宗旨

  • 淮海词

    一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太虚,又一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编修等职。后被贬出京,又因哲宗病逝,重返政坛,由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经传考证

    八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一作郙甫),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经学家。乾隆乙卯举人,与刘台拱是中表兄弟,并且齐名。长成后与刘台拱、王念孙、汪中等互相切磋,同为训诂、文字

  • 墨史

    三卷。元陆友撰。陆友,字友仁,一字宅之,自号研北生,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文学家。其父以卖布为业,友独刻苦学习,工书法,精鉴赏,尤长于五言诗。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侍书学士虞集佩服其

  • 郑氏丧服变除

    一卷。汉郑玄(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是编如父为长子,不徒跣,不歠粥,与戴德《丧服变除》相合。臣为君,不笄纚,不徒跣,与戴称笄纚不同。妻为夫妾为君,不徒跣,不极上衽,与戴称扱上衽异。子为父斩极

  • 于少保萃忠全传

    明孙高亮撰。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此书又名《于谦全传》,叙述明代名臣于谦的故事。作品以于谦的一生为全书线索,描写了于谦幼年、青年直至含冤而死的生活命运和遭遇。小

  • 重编五经图

    清卢云英编。云英生卒年字号及事迹均不详,庐江(今属安徽省)人。明江西布政司参政卢谦曾孙。以谦在永丰所刻《五经图》原本散乱,重新校订增补而成此书。在凡例中称共改正五百余处。以此书与杨甲本对校,杨本于《大

  • 瓶笙馆修箫谱

    清舒位(1765-1815)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时年二十四岁。以后数次应试不第。曾随王朝梧先后在河间府与贵州为幕客多年。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