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文纪事

全唐文纪事

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陈鸿墀(生卒年不详)撰。陈鸿墀,字范川,浙江嘉兴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实录馆提调、武英殿协修,亦曾掌教越华书院。嘉庆间诏辑《全唐文》,作者任总纂官,汇萃之余加以考证,至《全唐文》告成,所录自为一书,名曰《全唐文纪事》。至同治间才得以问世。全书分体例、帝制、述德、纪功、纳言、威远、政治、典章、贡举、褒宠、贬斥、颂扬、谏诤、论列、讽诫、忠烈、正直、节义、明达、识量、智略、至行、谨厚、豪逸、闻适、退让、高旷、名理、体道、论古、抒情、表扬、矜许、忠规、酬答、核实、托意、自述、游览、体物、祖袭、骏难、投献、感遇、讥刺、才藻、警敏、典切、奇诡、名誉、遭际、征兆、鉴拔、衅隙、轻率、浮夸、谀佞、欺伪、不逊、评谬、训释、推挹、瑕疵、辨证、异同、存疑、正俗、拾遗、订骘、名言、警句、嘉话、嗤鄙、志异、俳谐、杂记、方外、总目、总序、总论。目录之后列《全唐文纪事征引书目》五百八十一件。御制诗文间有论及唐代文章者,或示以体裁之正变,或核其言行之从违者录于卷首。撰者奉诏纂成巨帙,以余力为此书而犹浩博,凡有关唐人文字者,均囊括之。有同治十二年(1873)巴陵方功惠广州富文斋刻本,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行世。

猜你喜欢

  • 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筠溪集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 丧礼或问

    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是书前面有刘捷序:“吾友望溪,出《丧服或问》质余,则狱中所著,其于先王制礼之意,有灼知曲尽,而非传注所能及者。余欲广其传,固止之日无其行而有其言,可增吾耻。余退而思

  • 典引辑要

    十八卷。清丁昌遂(生卒年不详)撰。丁昌遂字秀崖。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其内容为广泛采录旧有的文章,櫽括文章的大略而分类编次。书的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于古典。

  • 龙湖文集

    十五卷。明张治(?-1550)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

  • 青岩丛录

    一卷。明王袆(详见《大事记续编》条)撰。此书一卷,分五篇,内容主要论述纬书及释、道两家的源流,与《医书》相同异,原已收入王袆文集之中,曹溶编《学海类编》时将其摘出别行,并改为此名。有《百陵学山》本、《

  • 王柘湖遗集

    二卷。明王梅撰。王梅字时魁。浙江平湖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选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因张延龄事受廷杖,谪判滁州而殁。王梅才气横溢,立志为文章,与同邑冯汝弼终日论之,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 小琅環仙馆叙录书

    三种,六卷。清阮元编。该书汇辑清代汪中《述学》、钱塘《溉亭述古录》、孔广森《仪郑堂文集》三种著作,由阮元分别叙录,各成二卷。有清嘉庆三年(1708)仪征阮氏刊本。

  • 字林

    一卷。晋吕忱(生卒年不详)撰。吕忱字伯雍,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韵集》作者吕静之兄。此《字林》一卷见于丛书《说郛》卷八十五,后收入《青照堂丛书》摘三编第四函。其所分部有五:分毫字辨,音同画异、

  • 洛阳伽蓝记集证

    一卷。清吴若准撰。吴若准,字次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任太仆寺卿、江西学政。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原自有注。《四库总目提要》疑其注刊落已久。顾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