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潜斋年谱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吏部主事、礼部郎中,贵州学政等官。晚年掌教越华、粤秀等书院。此谱记谱主仕历、讲学及家事等。谱前录史本传及像赞数则,谱后有冯应榴撰墓志铭及子孙跋。此谱初刊于嘉庆年间,宣统三年(1911)有学古堂刊本。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吏部主事、礼部郎中,贵州学政等官。晚年掌教越华、粤秀等书院。此谱记谱主仕历、讲学及家事等。谱前录史本传及像赞数则,谱后有冯应榴撰墓志铭及子孙跋。此谱初刊于嘉庆年间,宣统三年(1911)有学古堂刊本。
①十二卷,明彭泽修,汪舜民纂。汪舜民,字从仁,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明成化年间进士,官陕西按察御史,屡迁至右副都御史、勋阳巡抚。先是徽州旧志,唐宋图经广记,俱无可考。至宋淳熙二年,有罗愿之《新安志》
十一卷。一名《秘书志》。元代政书。元王士点、商企翁同编。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翰林承旨五构次子,官至秘书监著作郎,另撰有《禁扁》。企翁字继伯,曹州(今山东荷泽)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廷之孙
一百卷。旧本题为魏崔鸿撰。实际上是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魏崔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见于《魏书·本传》,今考证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都以晋为主。其文皆与古书有所联缀,并考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记载儒学前后相继系统。上起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中及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下至朱熹、许衡、薛瑄,共26人。每人各为纪传,并引诸儒之说附于各条之下,而衷
二卷。明郭正域(1554-1612)编。郭正域字美命,号明龙,江夏(湖北武汉)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官累礼部侍郎。著有《批点考工记》。是编选录韩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诗一卷,各为之评点
四卷。元代释觉岸(生卒年不详)撰。据载觉岸字宝洲,乌程(今江苏)人。《释氏稽古略》,亦简称《稽古略》,为编年体通史。它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所载内容始于三皇五帝至南宋末。按干支
十三卷。清成僎撰。僎字左泉,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此书以为孔子不曾删诗,分辨顾炎武“诗有入乐与不入乐之分”,宋程大昌《诗论》之失及王柏《诗疑》之错乱,皆有可取之处。论及朱熹《诗集传》时认为:学
三十卷。隋杨上善(生卒年不详)撰。杨上善,约生于隋唐之际,通经史,尤擅老、庄之学,并精医学,曾于隋大业间任太医侍御,名望素著。杨上善将《素问》、《灵枢》全部拆散,再按性质重行分类编次,撰成《黄帝内经太
十三卷。明周秦编。续稿为周寀编。周秦与周寀的生卒籍里与事迹均待考。此稿为存稿十卷,续稿三卷。存稿是其先世遗集。凡《石初集》五卷,周霆震撰。《达止集》三卷,周霆震之子周庄撰;《提举集》一卷庄长子周静撰;
一卷。明商汝顾编。商汝颐,淳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及仕履不详,乃商辂之孙。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曾任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在内阁多年,后因宪宗时宦官汪直专权,辞官家居十年而死。乃明有名大臣,卒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