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杨天民撰。杨天民,明太平(今属浙江温岭县)人,字全甫。万历己丑(1589)进士,历知朝城、诸城县,有异政,擢礼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建储之疏,至十二上,降永从县典史,卒以谪死,后赠光禄寺少卿,有
十八卷。清和素取明杨抡之《太古遗音》重新编译。和素为满州镶黄旗人,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其它不详。杨抡本是金陵琴工,辑旧谱为书。其意本以为古之雅乐不过如此,而不知雅乐本有俗的一面,所谓大雅若俗。但杨抡的指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见《老子》。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
三卷。《外集》二卷。《后录》一卷。清潘天成(1654-1727)撰。潘天成,字锡畴,江苏溧阳人。后移居安徽桐城,为安庆府学生。据《溧阳志》载,其幼与父母避仇相失。年十五,乞食行求,遇于江西界,百计迎归
六卷。明赵志皋(?-1601)撰。赵志皋,字汝迈,浙江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官侍读,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后张居正没,官累至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懿。志皋著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疏稿》,
四卷。明苏浚(1541-1599)撰。浚字君禹,号紫溪,福建晋江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该书只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
一卷。唐元行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行冲为字,名澹,以字显,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弘光馆学士,累封常山郡公,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新、旧《唐书》均有传。是书因张说驳奏其《类礼义疏》,使
十四卷、二谈 六卷。明张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张大复,字玄长,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梅花草堂集》等书。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