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仙传

列仙传

二卷。旧本题汉刘向撰(不确)。汉代学者司马迁撰《史记》,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为国修史,为人立传。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史记》,沿用其文体。刘向曾撰有《列女传》,也借鉴于纪传体。《列山传》仿《列女传》体例,为古来仙人立传。书中所载自神农时雨师赤松子至汉代民间医生玄俗,共七十一人。并于每人传后附有四言赞语,篇末又有总赞。记述七十余人各自得道成仙之始末,赞颂其超凡脱俗、济世救人之美德。旨在证明神仙不巫,但也不无荒诞之言。后世学者对此书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是成书年代和作者,但一般认为此书非西汉刘向所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刘向撰。黄伯思《东观余记》说此书虽然不是出于刘向之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可能是东汉作品。《四库提要》疑其为魏晋间文士所为,传后赞语是晋代郭元祖撰。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本传更有详细考证,说此书东汉时已经盛行,并且认为是明帝以后,顺帝以前的人所作。所以《汉书·艺文志》不录,而晋葛洪《抱朴子》及其《神仙传》序又都言及此书。因此认为其书是伪托刘向之作。此书历代版本较多,内容和文字上稍有差异。有的版本载记七十一传,有的为七十二传,有的没有赞文。《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都引录传文。《云笈七签》卷一〇八收录此传,也是自赤松子至玄俗,但仅有四十八人,是略本。尽管学者对此书评品不一,流传卷本有异,而自晋以来言神仙故事者无不以此书为据。历代文人也多引为典实,更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典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行年录

    清魏方泰(生卒年不详)撰。魏方泰字日乾,号鲁峰。江西广昌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此书原本不分卷数,也没有目录。其内容为取古人事迹有年代可纪者,各以其年编之。每一岁,为一篇。其

  • 华严五十要问答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五十要问答》主旨显一乘文义分齐,故作五十要问答。通过广征博引,分辨他说,阐明作者所见主张和观点。所提问题并不依经文的先后,大义是

  • 江南闻见录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

  • 东所文集

    十三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诩,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南海杂咏》、《白沙遗言》。是集凡十三卷。其中杂文十卷,诗三卷。张诩为

  • 俨山外纂

    见《俨山外纪》。

  • 葛庄编年诗

    清刘廷玑(约1676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葛庄诗抄》(辞目)。是集为刘廷玑在淮徐道为官时所作之诗。分年编次。所录上起康熙十六年(1677)下迄康熙五十一年。后附《补遗》一卷。其诗文辞清浅,“一片性灵

  • 东湖文集

    三卷。清朱璘(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朱璘字青岩。江苏常熟人,生卒年皆不详。官至南阳府知府。朱璘工文。本集前两卷为杂文,第三卷是所作《通鉴辑略》的论断,止于唐末,似非完本。《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加

  • 广汉魏丛书

    八十种,四百六十五卷。明何允中重编。何允中为明万历年间武林(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程荣《汉魏丛书》刊行后,何允中在原书基础上搜求附益,刻七十六种,后经翻刻,又增至八十种,与程本并流传于

  • 肘后备急方

    八卷。晋葛洪(284-364)撰,梁陶弘景、金杨用道补。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贵族之家,勤奋好学,日樵夜读,博览众书。曾封关内侯。晚年居广东罗浮山修道

  • 朱子年谱

    六卷。清朱世润编。朱世润为朱熹第十八世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卒年不详。朱熹年谱历来编纂甚多,清代又有洪去芜本、王懋竑本问世。本谱意在铺张,对旧谱不详加考订,故沿袭许多旧谱之误。且虽以《年谱》为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