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村诗集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收于《元人十种诗》)行世。

猜你喜欢

  • 大藏一览

    十卷。明代陈实原(生卒年不详)撰。陈实原信佛爱书,积年与佛教经籍打交道。特别是藏经浩繁难于寻览,不便僧俗人等查阅利用,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遂录其大略,括为一书,名之《大藏一览》。该书作为大藏经目录指南,

  • 关中道脉四种书

    四种,十七卷。清李元春编。所收书为《关学编》五卷首一卷(明冯从吾撰,清李元春重订)、《张子释要》三卷(包括《张子东西铭全注》一卷、《张子正蒙释要》一卷、《张子语录释要》一卷。宋张载撰,清李元春注)、《

  • 说文古文考证

    二卷。清蔡惠堂(其生平未详)撰。惠堂江苏徐州人。是书上卷总论《说文》所引古文,辨正各家之说,以衷一是;下卷分考古文字体,于形声义不易辨识者加以考证。其上卷辨正各家之说谓“《说文》所载古文,非尽古文”,

  • 喻世明言

    见《古今小说》。

  • 经考

    五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戴震长于思考,善疑好问,对群经及注疏,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学问精博,立论精辟,影响深远。但本书为考证之书,大多钞撮旧说,按而不断,只有《尔雅》指摘各条,出语精卓,

  • 乘方捷术

    三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邹伯奇,字特夫,又字一鹗,广东南海人,通经博古,尤擅算学,与夏鸾翔、丁取忠等名家交往甚密,在南方沿海诸省颇负盛名。曾于1866和1868年两度被朝廷召任北京同文

  • 肃宁县志

    ①二卷。明成性纂修。成性,山东沂水人,万历二十六年任肃宁县知县。此志为肃宁县第一部方志。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宫室志、风土志、财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宦迹志、人物志、选

  • 东峤集

    十五卷。明李承芳(1450-1502)撰。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嘉鱼(今湖北嘉鱼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后病归乡里卒。著有《东峤集》。是编为承芳诗文集。凡十五卷

  • 江湖闲吟

    八卷。清王道(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道字直夫,漳浦(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金山县知县,罢官后,寓居朱泾。王道工诗,初学李梦阳,后乃变以效仿王维、陆游。著有《江湖闲吟》。是集凡八卷。据卷

  • 土斋集

    三卷。明邹赛贞(约1497前后在世)撰。邹赛贞,字不详,自号土斋,当涂(今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嫁于濮未轩为妻。少聪慧,博雅能诗,当时称为“女士”。监察御史邹谦之女,翰林院编修濮韶之母。著有《土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