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赋汇

历代赋汇

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1652-1736)等奉敕编纂。陈元龙字广陵,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以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书法。著有《爱日堂文集》。此集为历代赋总集。赋作为一种文体,流传极早,至唐宋已趋完备,而始终未有一总集。陈元龙等奉旨修纂,在汇拢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收博采、戮力网罗,共收录先秦至明代之赋,《正集》一百四十卷,计三百零二篇,分三十类;《外集》二十卷,计四百三十三篇,分八类;《逸句》二卷,计一百一十七篇,不分类。《补遗》二十二卷,三百六十九篇,附《逸句》五十篇。总计一百八十四卷,共入赋四千余篇。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一部历代赋体作品总集。对于了解研究历代辞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极大的方便。然此书在编排体例上亦有不足,如以“有关经济学问者为正集”,以“劳人思妇、哀怨穷愁;畸人幽士,放言任达者别为外集”殊为失当;不少作品未考录作者之姓名,因年代所限,清人作品未录入等。此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内府写刻黑口本(双版框、单鱼尾,白棉纸)。又有光绪十二年(1886)双悟堂书屋石印本。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点石斋石印本。1983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铅印本(精装一册)是目前国内外最好的版本。

猜你喜欢

  • 玉霄仙明珠集

    二卷。明吴子孝(1485-1563)撰。吴子孝字纯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吏部尚书吴一鹏子。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吴子孝词尚能自

  • 东山谈苑

    八卷。清初余怀(详见《板桥杂记》)撰。笔记小说。卷一正文前自撰小序云:“乱离之后,闭门深思,遇古人佳言懿行随笔辄记。”遂成该书。书名为《东山谈苑》,是以其家乡蒲田城中有乌石山,因以山为题。书中所记都是

  • 六书总要

    五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此书与其《六书正义》一样,也分数位、天文、地理、人伦、身体、饮食、衣服、宫室、器用、鸟兽、虫鱼、草木12门,因袭戴侗、杨桓的说法极力发挥之。所分部首,皆以象形为主,

  • 沈归愚自订年谱

    一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97卒,谥为文悫,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书。此谱为

  • 愧室事略

    一卷。清高而谦、高凤谦合撰。该书记其兄高凤歧事迹。凤歧字观桐,号愧室,福建长乐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在两广总督岑春萱幕府做幕僚,因功擢为梧州知县。创办工艺厂、蚕桑学堂等事业。受御史于式枚推荐

  • 话山草堂帖

    八卷。清沈道宽书。其子沈敦兰刻。沈道宽字栗仲,官湖南知县。沈敦兰字彦征,官藩司,此刻是属其幕客罗浚摹勒上石。内容是:临古《十七帖》、《瘗鹤铭》、《龙藏寺碑》、《争坐位帖》,临赵孟頫的《仇欣君墓志》。自

  • 明季燕客略

    三卷。清翁圣域选辑。翁圣域,字子禹。吴兴人。此书上卷中卷录自《酌中志》,下卷燕畿萃锦下题为:康熙十九年(1680)清和朔宋起凤觉庵题于南川草堂。杂记燕都琐事,仿《东京梦华录》体,可资掌故参考。

  • 知白堂稿

    十四卷。明翁溥(约1543年前后在世)撰。翁溥,字德宏,诸暨(今属浙江)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谥荣靖。著有《知向堂稿》。是书乃其门人金元立、潘季驯所编。凡十四卷,诗六卷,杂

  • 荔村草堂诗钞

    十二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广东南海人,同治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宗浚曾典试江南,所取多知名人士,一时称为佳话。宗浚早擅文章,曾官国史馆,续修《儒林、文

  • 弁山小隐吟录

    二卷。元黄玠撰。玠字伯成。慈溪(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清苦力学,无所不通。周游西湖,东吴兴山水,因卜居弁山。《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唯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