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厚斋易学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生卒年不详。南康都昌(江西今县)人。据《宋史·冯去非传》云,椅父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子弟子传》、《读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其书今多不传,惟所辑“易说”尚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元胡一桂《易学启蒙翼传》引《宋中兴艺文志》云,宁宗嘉定十年(1217)冯椅撰《辑注》、《辑传》、《外传》,以程沙随,朱文公说易,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曰”。又以《隋志》有《说卦》三篇,改《系辞传》上下为《说卦》上中。俞琰《读易举要》所说亦同。然四库馆臣考《永乐大典》所载,惟有《辑注》、《辑传》,而无《外传》,与旧说不合。又以冯氏《自序》核之,知当日各为一书。《辑注》止解彖、象。《辑传》则尊彖、象为经,退十翼为传。《外传》则以十翼为经,各附先儒旧说,而断以己意。《永乐大典》割裂其文杂附于各卦爻之下,“外传”之名遂没。四库馆臣反复参校,辑出原文以复冯氏之旧,仍分三书,《辑注》四卷、《辑传》三十卷、《外传》十八卷,凡五十二卷。通观三书体例各有不同。《辑注》多用古文,如坤卦黄裳之“裳”作“常”,蒙卦渎蒙之“渎”作“黩”,屯卦磐桓之“磐”作“”、邅如之“邅”作“亶”,师卦“丈人”作“大人”,旅卦“资斧”作“齐斧”等,皆与今本异。又履、否、同人诸卦,以为旧脱卦名宜补。又谓姤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后一“女”字为衍之类,则冯氏自抒之见,不足为训。《辑传》各卦,皆分“卦序”、“卦义”、“彖义”、“爻义”、“象占”诸目,缕析条分,至为详悉。搜采旧说颇为博洽,最为人所称道。如王安石、张汝明、张弼、李春年、李元量、李舜臣、闾邱昕、毛朴、冯时行、兰廷瑞诸家说《易》之书,今皆不传,幸赖此书辑采,使后人略知诸书之梗概,厥功伟矣。《外传》各篇荟萃先儒旧说,并断以己见,亦多所发明,诚为可贵。《四库提要》对冯氏此书评价甚高,“合观三书,大抵元元本本,淹贯宏通,要不以一二微瑕掩也。”良为平允之论。此书在宋元之际影响很大,胡氏《易学启蒙翼传》云鄱阳汪标编诸家易解为一巨集,名《经传通解》,即以此为底本,可见一斑。此书书名,胡一桂、董真卿皆称曰“易辑”。《宋史·艺文志》作“易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作“厚斋易学”,《四库提要》从之。此书版本,除《四库全书》本外,据邵氏《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尚有路氏抄本传世。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有此书(民国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景印)。

猜你喜欢

  • 诗推度灾

    ① 一卷。明孙珏辑。谓或齐诗授受之遗。所辑共计十二条,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首条“阳本为雄”等二十五字,引见《太平御览》,“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引见《广雅·释天音义》,“惟上天下地”等八字,引见《

  • 许默斋集

    四卷。明许论(约1554前后在世)撰。许论,字廷议,河南灵宝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由尚书郎进南京光禄少卿,寻迁南京大理寺承,进部察院右佥都御史,抚蓟州(今天津蓟县),又进右副都御史

  • 周易古今文全书

    二十一卷。明杨时乔(1531-1609)撰。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端洁,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共分六部,即《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以篆书写

  • 栖霞小志

    一卷。明盛时泰撰。盛时泰,字仲交,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嘉靖中贡生。著有《牛首山志》、《献花岩志》,俱甚罕见。明代焦罽曾刊行此志,传世颇稀,至清嘉庆中南京甘氏重将此志付梓,孙氏复取甘氏刻本重

  • 萼辉堂苏帖

    四卷。清吴一蜚(生卒年不详)辑。吴一蜚,字汉章,福建长泰人。好学能文,善满汉书,颇为时人推重,康熙二十一年中进士。该帖成于康熙甲申(1704),共四卷却未分次序,收苏书十余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伪迹,如《

  • 榆林城守纪略

    见《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

  • 万历以来大统历

    无名氏撰。按投时之书最易散失。明代大统历流传至今者,北平孔德学校藏有《万历二十三年岁次甲午大统历》、《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大统历》、丹徒丁氏藏有《弘光大统历》、杨风苞《南疆逸史》跋著录有《东武四先历》

  • 章邱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钟运泰修,焦敏栋、李兹纂。钟运泰字履安,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章丘县知县。焦敏栋、李兹、均为邑人。《章丘县志》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

  • 攻媿集

    一百一十二卷。宋楼钥(1137-1213)撰。楼钥,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调温州教授。光宗时,提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历同知枢密院,

  • 禹贡臆参

    无卷数。清杨陆荣(详见《易互》)撰。《禹贡臆参》在经文之下详载蔡沈集传,并同时采录《地理今释》以纠正蔡传之误,亦间出己意。其说与蔡传多有不同,常引诸书加以考据。然亦有先误之处。有《杨潭西先生遗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