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周秦两汉之书,其造句用词多与后世不同,此书归纳其例,有“上下文异字同义例”、“上下文同字异义例”等,凡五十一例。归纳古书讹舛之例,有“两字义同而衍例”、“两字形似而衍例等,凡三十七类。全书总八十八例。是书向受学者高度评价。刘师培曰:“幼读德清俞氏书,至《古书疑义举例》叹为绝作。以为载籍之中,奥言隐词,解者纷歧,惟约举其例,以治群书,庶疑文冰释,盖发古今未有之奇也。”(《古书疑义举例补》)姚维锐曰:“尝读德清俞樾所著书,独喜其《古书疑义举例》,援引详明,条理精密,昭然发千古之蒙;老马识途,所以迢迪来学者,至矣。”(《古书疑义举例增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价值还在于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按训诂学传统归纳造句用词规律的文法修辞著作。梁启超曰:“荫甫发见出许多古人说话行文用字之例(卷一至卷四),又发见出许多后人因误读古书而妄改或传钞讹舛以致失真之例(卷五至卷七)。上半部我们可以叫他做‘古代文法书’,下半部可以叫他做‘校勘秘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眉叔的《马氏文通》是仿效拉丁语法研究古汉语语法的专著,在对古书用词造句的分析上,王俞之学对马氏是有很大影响的,梁启超即谓:“眉叔是深通欧文的人,这部书(案《马氏文通》)是把王俞之学融会贯通之后,仿欧人的文法书把语词详密分类组织而成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古书疑义举例》亦有疏漏与不足,例如缺乏较高度的理论概括、编排体例不尽科学、某些立论不尽精当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之作有《古书疑义举例补》一卷,近人刘师培撰。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县人。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太炎,赞成“光复”,改名光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1909年为清官僚端方所笼络,入其幕。辛亥革命后,受阎锡山荐,袁世凯任为参政院参政,入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助袁复辟帝制。后流寓天津,继任北京大学教授。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尤长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著《周礼古注集疏》、《周书补正》等七十四种,近人辑刻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刘氏前言云:“近治小学,窃师其例,于俞书所未备者,得义数十条,以补俞书之缺,续貂之讥,讵能免乎!”刘氏所补有“两字并列系双声迭韵之字而后人分析解之之例”、“两字并列均为表象之词而后人望文生训之例”、“二义相反而一字之中兼具其义之例”等凡十一例。是书乃1907年刘氏二十四岁时所作,因为少年之作,故析句或不甚精当。洪诚《训诂学》曰:“刘师培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补》里面提出‘二语相联,字同用别’之例,而在仅有的一个例句中说解竞误。……刘氏此书为少年之作,析句未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二卷,近人杨树达撰。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师大、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著《词诠》、《高等国文法》等多种。《续补》体例一仍俞书之旧,所补有“以制物之质表物例”、“人姓名之间加助字例”、“二字之名省称一字例”等凡二十八例。《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一卷,近人姚维锐撰。其引言曰:“近人仪征刘师培申叔,长沙杨树达遇夫,于是书皆相继有所增辑,足以补俞氏之缺,意甚善也。不佞学惭窥豹,义存识小,谬欲师刘、杨二氏之指,稍事增补,庶亦古人有闻必录之谊与?海内方家,不吝赐教,所深幸也。一九二五,一,二,自记于养老堂。”增补之例有“耦语中异字同义例”、“一字不成词则加助语例”、“助语用无字例”等凡十五例。《古书疑义举例校录》一卷,近人马叙伦撰。马叙伦(1884-1970)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十余种。其引言曰:“德清先生《古书疑义举例》,发蒙百代,梯梁来学,固县之日月而不刊者也。讽籀所及,小有怀陈,爰记札端,以待商兑,敢方著粪,非比续貂;兹从迻录,付之梓人。一九一八年六月叙伦谨识。”是书对《古书疑义举例》或增补辨析,或驳正俞书之误。俞书“倒句例”曰:“古人多有以倒句成文者,顺读之则失其解矣。《僖二十三年左传》:‘其人能靖者与有几?’《昭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皆倒句也。”马氏谓:“‘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是倒字用法,非倒句也。”俞书“一人之辞而加曰字例”曰:“亦有非自问自答之辞,而中间又用‘曰’字以别更端之语者。”马氏谓:“所举之辞,其又用‘曰’字者,盖当读为‘唯’。”《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有光绪间宏达堂刊本。民国甲子(1924年)长沙鼎文书社刊本,汇《古书疑义举例》七卷、《补》(刘)一卷、《续补》(杨)二卷、《校录》(马)一卷,为一函。1956年中华书局《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增收姚氏《增补》,是本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列朝诗集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

  • 楚辞考

    四卷。(日)冈松谷(1820-1895)撰。冈松谷,名辰,字君盈,号谷,丰后人,学于帆足万里,出仕于熊本藩,明治时期为东京大学教授。著有《庄子考》四卷等。《楚辞考》采录的作品包括《楚辞灯》所收的屈原作

  • 十六国宫词

    二卷。清周升(生卒年均不详)辑。升字蓉初,南通州(今属江苏)人。此词集所录皆为十六国宫词。分上下二卷。共收词一百二十首,上卷、下卷各六十首,卷上包括前赵十首,如《十六国春秋前赵录刘渊传》、《十六国春秋

  • 脉药联珠古方考

    四卷。清龙柏(生卒年不详)撰。龙柏字佩芳,号青菲子(一说又字青菲子),长州(今江苏苏州西南)人。擅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嘉庆年间,以医游闽。著有《脉药联珠食物考》、《脉药联珠药性考》等书。此书又名《古方

  • 草泽狂歌

    五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自称皆山樵者。福建闽县人,生卒年未详。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方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著有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

  • 韩诗外传校注

    十卷。附《拾遗》一卷。汉韩婴撰,清周廷案校。周廷案,安徽绩溪人,乾隆年间优贡生。该书前有周廷寀的老师胡赓善所作序言,并收录了《汉书·韩婴传》。周廷案校注《韩诗外传》时,参阅了许多典籍,但与同时代的赵怀

  • 高宗系年要录

    即《建资以来系年要录》。

  • 东游纪略

    二卷。清张体乾撰。张体乾,字确斋,浮山(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刑部郎中。本书为张体乾家居时,从山西、河南至山东泰山游览记行之作,逐日记载,其中于古迹颇有考订。途中所作诗二百余首,亦附于逐日记载

  •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

  • 思玄集

    十六卷。明桑悦(1447-1503)撰。桑悦,字民怿。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1465)中举,后迁长沙通判。著有《思玄集》、《桑子庸言》。是集凡十六卷,包括赋一卷,文八卷,诗六卷,诗余一卷;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