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辨

古文尚书辨

八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字湘谷,江苏丹徒人。有清一代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者固然不少,为其辩护者也很多,但辩护者也大都以卫道士自居,而谢庭兰则在为《古文尚书》辩护时得罪时君,故获罪。他在“自序”说:“近世诸儒力诋后出之《书》为伪,一人倡之,百人群起而和之,至于今未已。夫今之时圣人在上,吾君尧舜之君也。覆育群众,而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教,模范学者,顾下之人历诋往圣遗训以为能,以上负吾君。”其作此书之意,由此可见。本书卷一至卷四都辨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卷五辨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卷六辨宋鉴的《古文尚书考辨》,卷七辨王鸣盛的《尚书后案》,卷八辨梅鷟《尚书考异》,皆无甚持平之论。本书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自刻本。

① 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另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所撰《古文尚书辨》,见其《曝书亭集》,而其他书多另行刊印。本书为光绪丁亥(1887年)宋泽元所刊,后面附有陆陇其的《古文尚书考》,宋泽元又为之作序。本书力证《古文尚书》之伪,且其说多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所采,当知成于阎氏书之前。而陆氏《古文尚书考》则力证《古文尚书》非伪。宋泽元把二书合刊一集,可能是攻击古文之举。② 一卷。清张文岚撰。张文岚字风林,浙江萧山人,诸生,毛奇龄弟子,生卒年不详。毛奇龄相信《古文尚书》,而其同时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攻击古文,毛奇龄因此而作冤词。毛奇龄以后又有李绂、谢济世等,都攻击伪《古文尚书》,就是与毛奇龄同时的胡渭在其《禹贡锥旨》中也有攻击《孔传》的话语。这些都是毛奇龄未及加以辨驳者。张文岚此书,即为继承毛奇龄此志而作。张氏此《古文尚书辨》重点在于辨驳李绂、谢济世的观点,间及胡渭。然伪《古文尚书》至阎氏书出,已昭然天下矣,张氏此举,殊无意义。本书系旧抄本。

猜你喜欢

  • 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 尚元草

    十卷。明姚兖(约1582年前后在世)编。姚兖,字叔信,号元岳,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何三畏为作小传,称其少以事系狱,与诗僧同羁,因得其诗法。盖其派出自山林,故所作终无俗气。王稚登《序》称其诗清真古淡,

  • 存审轩词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

  • 语录

    十九卷。清世宗(1678-1735)御撰。世宗,姓爱新觉罗,字胤祯。清代皇帝,年号雍正。1722至1735年在位。清圣祖即康熙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世宗雍正皇帝对佛教怀有特殊的感情,他推崇佛教的目的旨

  • 愈愚斋诗文集

    四卷。清谢青扬撰。青扬,字次榆,号小嵋,生卒年不详。约为道咸前后人。浙江平阳人。岁贡生。道咸间,平阳以诗鸣者,推华文漪、鲍台,青杨晚出,得其指授,为诗斐然成章。与鲍台尤为契合,鲍称其少负异才,推为王粲

  • 诗脍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来复堂集

    二十五卷。明曾维纶(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曾维纶字惇吾,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此集二十五卷,前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洪宪序,称

  • 涉斋集

    十八卷。宋许及之(?-1209)撰。许及之,字深甫,号涉园,温州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知分宜县。迁宗正丞。乾道元年(1165)擢为拾遗。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后官至

  • 奥衍新书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

  • 休那遗稿

    十七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有隽才,后入史可法幕。旋归里。明亡后屏居田野,忧郁以终。著有《太白剑》、《评货殖传》、《黄巢传》等。是编为遗稿十二卷,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