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经解钩沈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学在王应麟、顾炎武之间。乾隆间以布衣终。除此书外,还著有《文选音义》、《文选杂题》、《选音楼诗拾》等。此书采录唐以前诸家训诂,包括叙录、《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其叙录,备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义训,其书尚存者不载,或名存而其说不传也不载,其余从诸家经解所引到史传类书,凡唐以前旧说,有片言单词可考者,都予收录;虽有人名而没有书名,有书名而无人名者,也全部登载。又以传从经,钩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书及卷第,以示有征,另外,凡经文同意,皆以北宋精本参校,正明代监本之讹缺。自序说此书创始于己卯,成稿于壬午(指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昼夜手录,左眼因此几乎失明才得成稿,其用功之勤可想而知。当然,此书采录并未尽善尽美,有些书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见,主要有两部,其一为梁皇侃所著《论语义疏》,国内已久佚,而日本尚存有全书,萧客列之于亡佚本不为错,后来该书才传入中国。其二为唐史徵所著《周易口诀义》,民间亦无传本,萧客亦列之于亡佚,而《永乐大典》中尚有遗存,但《永乐大典》深藏皇家秘府,非一介寒儒所能见。就其所能见者而言,捃采可以说完备无缺。现存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底本)。

猜你喜欢

  • 大学经传要录

    清贾之彦撰。之彦字汉公,河南洛阳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陕西会宁县知县。著有《恭绎圣谕条讲》、《幼学格言要录》诸书。尝以为学者读圣贤书,非徒以资进身,必有全体大用之学,以为善身辅治之具。然

  • 尚书古义

    三卷。清胡兆鸾撰。胡兆鸾字律孙,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胡兆鸾认为,欲识孔传本《尚书》之伪,就应当知道古谊之可贵;欲知古谊之可贵,则当求是古书,以相证明。墨子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当时的《尚书》真本

  • 四书剩言

    四卷。补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是汇集毛奇龄杂论《四书》之语而成,前二卷为其门人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远宗所编。补二卷为其门人章大来所编。其书本语录之流,随时杂记,不以经文次

  • 夏小正笺疏

    四卷。清马征麟(生卒年不详)撰。马征麟,字素臣,怀宁(今安徽怀宁)人。是书前后无序跋。据书首同治七年(1868)自识,知笺为其父作,曾编入二五陈数启蒙月令篇,征麟后为之疏。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加以孔广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黔记

    六十卷,明郭子章纂。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太和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述甚丰,著有:《豫章书》、《阿育王山

  • 雁山十记

    一卷。元李孝光撰。《雁山十记》秀野草堂刻本,共一卷。分为十记,依次如下:一曰《始于雁山观石梁记》,二曰《游灵峰洞记》,三曰《暮入灵岩记》,四曰《灵岩二奇记》,五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六曰《大龙湫记》

  • 元经

    十卷。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王通(584-617或618),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帝时,任蜀郡司户书佐。曾入长安,献《太平策》十二章,为公卿所阻,不得用。大业末,弃官归,

  • 续名贤小记

    一卷。清徐晟(生卒年不详)撰。晟字桢起,一字损之,别署秦台樵史、活埋庵主人,徐树丕子。该书为续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而作。起隆庆万历至崇祯为一卷,自甲申死事诸贤迄于明遗隐逸为一卷。今此本二十五篇,附见

  • 小学钩沉续编

    八卷。清顾震福(生卒年不详)辑。震福字竹侯,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是书为任大椿《小学钩沉》的补编,有补任氏已引之未备者,有正任氏已引之误者,有与任辑字同义异、字异义同者。所辑凡48种:卷一为《仓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