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通说

古韵通说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诂》、《字学举隅》等多种。卷首有自序,言自交汉阳刘茮云(名传莹,国子监学正,卒时年仅三十有一),始为声韵之学。道光庚戌(1850年)为湖北学政,乃参考姚氏(文田)《说文声系》、张氏(惠言)《说文谐声谱》、苗氏(夔)《说文声读表》,折衷其说,为《音论》十篇。辛亥(1851年)丁父艰归,始成此书。分古韵为冬、东、支、脂、质、之、歌、真、谆、元、鱼、侯、幽、宵、阳、耕、蒸、侵、谈、缉等二十部。每部首列平上去入之目,先系以《诗经》韵字、次群经韵字,附以《离骚》韵字、次《说文》本音、次通韵、次转音,后附以论赞,每部为一卷。其《诗经》韵字取裁于段玉裁,本音取裁于姚文田、张惠言。谓段氏之分之脂支三部、张氏及高邮王氏(念孙)之言通转流变、武进刘氏(逢禄)之论入声同部异用及异部同用,皆至当不易。又谓顾氏(炎武)古无入声之说,不为无见。然平上去入四声,始于永明而定于梁陈之世,当日沈约诸人,精通音律,制为四声,以括天下之字,必有不可缺一者。又谓《诗》及群经用韵,用龃龉不合者,段氏以为合韵,其说较顾氏江氏(永)以为方音者为近理。然古人之韵,既不得而见,又安知何者之为合?盖合韵不外转声,转声不外双声,双声即汉儒所谓声相近也。凡声近者皆可转,而不近者不能,故言韵则有一定之限,言声则递转而无穷。转声之说,自钱竹汀氏发之,其《声类》一书,实开字学音学之奥窔。又谓《说文》谐声之字,往往有取转声者,小徐旁纽之说,略发其端。又谓入声古所谓急语,又所谓短言,其字多由平声矢口而得,不经过上去二声枢纽,如登为得、州为祝之类(皆见《公羊》);即由上去转者亦然,如去之为促,害之为曷,恶恶度度之类,皆以两字相切而成。龙氏之说大抵折衷姚、张、苗、段、王、刘诸家之说,其辨析声韵至为精确。亦颇有疏舛之处,刘禧延尝为札记,惜已不存,事见雷浚《乃有庐杂著》及《刘氏遗著》中。《古韵通说》同治六年(1867年)刊,光绪癸未(1883年)四川尊经书局重刊。

猜你喜欢

  • 水经要览

    一卷。清黄锡龄著。黄锡龄,南城人。《水经要览》小方壶斋本。共一卷。此书叙列河流,依次为汾河、渭河、泾水、洛水、济水、汶水、沁河、汴河、辽水、鸭绿混同二江、大小凌河、胶水、溪水、丹水、淄水、漆河、卫河、

  • 学舫

    无卷数。清代吴云(1811-1883)撰。吴云见《云谷寺志》条。此书是作者的一读书笔记,全书仿程朱语录体例写成,书中分条,每条标目,内容涉及《易》、《诗》、《书》等方面,有些议论缺乏科学性,如“论河图

  • 书苑精华

    二十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除《书苑精华》,陈思还著有《宝刻丛编》、《书小史》等。《书苑精华》编集汉魏以来古人之评品书法之语,与《

  • 周易惜阴录

    四十六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尔瀚,江苏江阴人。《江南通志》把他列在儒林传中,称他“与陆陇其相契”,而陆陇其的《三鱼堂集》中有徐世沐《四书惜阴录》跋,可能徐世沐也是个讲学家。徐世

  • 词余丛话

    三卷。清杨恩寿(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杨恩寿字蓬海,湖南长沙人。有《麻滩驿》等传奇六种。《词余丛话》之卷一为“原律”,仅十几页,论述有关声律的常识。卷二为“原文”,摘录曲文,并对其进行品评,亦间作

  • 续安邱新志

    二十五卷。民国孙维均、章光铭修,马步元纂。孙维均,民国二年(1913)任安邱县县长。章光铭,民国四年(1915)任安邱县县长。马步元,马文炜的后代。孙维均任县长后,乃集邑人谋修志之事,不久设局于文昌阁

  • 良吏述

    一卷。清彭绍升(详见《儒行述》)撰。自序谓:“读《汉书》至文翁朱邑之事,心慕之。既长,往来齐燕吴越之间,问民所疾苦。居间既久,考旧闻作《良吏述》,始自骆钟麟之却漕金,至李大本之散苗田。”认为自三代以来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

  • 周官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另有《仪礼恒解》,已著录。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刘氏所论,多以《周官义疏》为本,注释则多用郑玄、贾公彦之说。书中每官及《考工记》之末,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刘氏对《周官》研究

  • 腥轩四六

    二卷。宋王迈(1184-1248)撰。王迈字实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人。其生平详见《臞轩集》条。此集为王迈四六文集。共二卷。所收骈体共105首。可能是从其原集中摘出别行。其所作大抵雅典,但多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