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石经考异补

唐石经考异补

一卷(涵芬楼影印本)。孙毓修编次。毓修字星如,江苏无锡人。书不分卷,后有戊午二月孙氏跋。此书本是袁廷梼手写的钱大昕《唐石经考异》稿中,臧庸堂、顾千里、瞿中溶、袁廷梼诸家批校的签记。涵芬楼影印钱稿时,孙氏鉴于其中夹笺,殊阙失序,至不可读,于是把这些签记加以整理,另外刊行,名之曰《唐石经考异补》,使与钱稿并行,并作跋于卷末。其跋语则就钱稿与诸家签记合而论之。据孙跋谓诸家签校,《易》《诗》《书》出於臧氏,三礼则顾、瞿二家俱有按语。今按书中《诗》“洌彼下泉”条下有云:“廷梼按,《易·井,九五》‘洌寒泉食’,亦从水。毛传:‘洌,寒也。正与《易》合。”又“织文鸟章”条下有云:“廷梼按,今承石刻之误者,似亦当附考正。”又《诗》“媿”字条下有云:“中溶案,《礼记》‘尚不愧於屋漏’,石经作‘愧’,《释文》云:‘不愧当作媿’。”又“不坼不副”条下有云:“中溶案,《易·解》‘百果草木皆甲坼’,石经亦作‘坼’,毛本、监本皆作‘折’。”这说明毛诗中亦有瞿氏校语,而不仅是庸堂的夹签。全书之中也还有袁氏校语,也不仅是臧、顾、瞿三家的夹签。孔氏跋中,对于《诗》中的瞿氏校语以及上述袁氏校语皆未提及,是漏记了。又按诸家所加签校,除《易》、《书》、《诗》、《礼记》、《公羊》、《尔雅》之外,《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穀梁传》、《孝经》、《论语》诸书皆不见签校,这又是诸家之所未及。至于其中顾氏对于臧氏校语颇多批评,则是由于所见不同,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读者可以纵览诸家校语,参以石经及各本的异同,自己作出判断。臧氏名庸,字拜经,庸堂其本名,江苏武进人。顾氏名广圻,千里其字,江苏元和人。瞿氏名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袁氏名廷梼,字寿阶,江苏吴县人。

猜你喜欢

  • 晏子春秋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第二十七种。孙星衍《晏子音义》成书后,文弨又有所获,故写是书。其体例正字大写,旧编及他书参订的均作旁注。校雠将峻,吴槎容又拿出元人刊本,其每卷首有总目,又各标于当篇,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艺圃琳琅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孝甫,一字伯孝,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广平府知府,居官廉洁,负文名。此书因何景明《大复论》门目太狭,推而广之,乃成四卷。自

  • 读史管见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号致堂,南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学者称致堂先生,安国弟之子,过继安国为养子,宣和时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司门员外郎等。金人南侵时,上书高宗,力主

  • 柞蚕汇志

    一卷。清董元亮(生卒年不详)撰。董元亮,字季友,福建人。光绪末年曾在东北为官,当时的浙江巡抚增韫调他到浙江做劝业道,推广柞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柞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董元亮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 太玄本旨

    九卷。明叶子奇(生卒年不详)撰。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曾任八陵主簿,因讼事株连入狱,在狱中,他用瓦磨墨著书。叶子奇反对佛、道,认为佛家所以沦为空寂,是因为舍物而言性

  • 春秋程传补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程颐晚年作《春秋传》未毕即去世,其书内容始于隐公元年、止于桓公九年,故承泽集诸家说为补,书成于康熙九年(1670)。此书桓公九年以前全录程书,其间词义简约者重为

  • 演繁录

    十六卷。《续演繁录》六卷。又称《程氏演繁录》。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太平州教授、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阁修撰、秘书

  • 毛诗序义疏

    一卷。南朝齐刘珪(434-489)撰。清马国翰辑。刘珪字子珪,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南史》、《南齐书》有传。刘珪性至孝,博通《五经》,时人推为大儒。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数召刘珪入内,而刘珪非有征从

  • 群忠录

    二卷。明唐龙(1477~1545)撰。唐龙,字虞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有德名,著有《易经大旨》等。《群忠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