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
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董养性撰。朱彝尊《经义考》列于明代,四库臣列于元末,考证说: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曾作昭化县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
一卷。清杨恭桓撰。是书包括《客话双字》、《客话叠字》、《客话单字》、《客话源流多本中原音韵考》。搜辑清代嘉应州客方言词一千四百多条,包括单音、双音和多音词。每条先列本字,后博引古籍加以考证,侧重辨析客
四卷。清张英(详见《易经衷论》)撰。此书不载《尚书》全文,仅于每篇标立题目,逐条说解。其所说解,计虞书六十三条、夏书三十二条、商书五十二条、周书一百六十七条。该书说解,博采前人旧说,不为门户所拘,亦不
十二卷。清崔致远撰。致远字静君,山西曲沃人,康熙进士,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其平生好易学,多所探研。其《易注》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据自序,曾七易其稿,意于象则较有研求。今观全书,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凡利
一卷。明末清初王崇简(生卒年不详)撰。崇简字敬哉,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补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冬夜笺记》系其随笔札记之文,大为编撰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所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