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卷数。清孙炯(生卒年不详)撰。孙炯字挈庵,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吏部侍郎孙承泽之孙。著有《砚山斋墨谱》一卷。《研山斋珍玩集览》是孙炯的一部杂品之作。此书采取《退谷随笔》中所论述的铜、玉、磁器及笔、
二十二卷。清高隆等辑,许献重修。高隆,无锡人。明代震撼朝廷的东林党,其发源地即无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志自明万历始,迄清雍正止,共有四位作者,但传世甚少。志创始者刘元珍,其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一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延之,号无功。德兴(今属江西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耿定向讲学东南,祝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祝
无卷数。清朝李开先撰。李开先字传一,长寿人。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1602),下距明
二卷。明胡缵宗(1480-1560)撰。胡缵宗初字孝思,后更字世甫,号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今属甘肃)人。正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为嘉定判官,迁知潼川,历吏部郎中、安广知府、右副都统御史、山东巡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二十一种,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己著录)撰。是书收三类书。一类为易学著作,有《易学三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话》、《易广记》;一类为其余经学著作,有《六经补疏》(包括《论语
九卷。宋郑虎臣编。郑虎臣字景兆,官会稽尉。里贯生卒不详。其父曾为贾似道所害。德祐初年,贾似道谪授高州团练副使,寻州安置。郑虎臣自请监押贾似道,后诛杀贾似道于木绵庵。是书为吴郡遗文集,收录颇广。其中若李
四卷。清江人度撰。江人度,目录学家,生平不详。该书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分类和编次均依照《书目答问》,对其加以补充,校正其中的错误。第一,补充《书目答问》没有记载的版本;第二,补充《书目答问》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专释虫名,包括三篇文章,详述其形状、特性,探究命名所以然之意;并折衷前人之说,辨正讹误;兼及追溯今世方俗语之所本。所释颇多目验。论者谓是书辨螟蛉、果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