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宋毛滂(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
十二卷。宋刘才邵(?-1155)撰。刘才邵,字美中,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大观二年(1108)以上舍起家,为赣、汝二州教授。宣和二年又中宏词科,累迁校书郎。以养亲归家居十年。绍兴初,
二卷。清吴高增撰。吴高增,字敬斋,浙江嘉兴人。其任山阴县儒学训导时辑此书,书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值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卷首临摹康熙皇帝于三十七年(1698)御书“兰亭”二字及御制兰亭诗,并附臣
一卷。旧本题明息斋居士(其人不详)撰。此书所载,多为调摄养生之方,都是引于古旧书之文,无所论断。《四库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学海类编》本。
三卷。南宋崔敦礼(生卒年不详)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南渡后,爱溧阳(今属江苏)山水,买田筑室以居。与弟崔敦诗同登绍兴进士第。官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崔敦礼喜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
四卷。明钱蓘(生卒年不详)撰。钱蓘,字懋登,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万历中由贡生官于潜县训导。此书内容均为录长厚之事可以为世法者,所以名曰《厚语》。共四卷,分为十六类,每类皆以明人居前,而古事以类
二卷。清刘醇骥撰。醇骥字千里,广济(今湖北广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用《大学》古本,不分经传。首列《大学考》,次列《礼记》中《大学》古本,再次列《大学解》。本书辨明二程、朱熹、王柏、董槐等人
十卷。《外集》八卷。清李惺(?-约1863)撰。李惺,字伯子,别号西沤,四川垫江人。嘉庆丁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迁国子监司业,调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乞养归课后主锦江讲席二十年,后与一道士遍游山水。其人
四卷。清张锡纶撰。张锡纶,字念黻,直隶安肃人。同治三年(1864年),署淄川县知县。是书杂记僧格林沁率兵平定淄川刘得佩起兵反清事,及锡龄办理善后事宜。此书系作者据亲身经历之事撰成,史料价值较高,书后附
三十二卷。清龚鉴撰。龚鉴字明水,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总论认为:说诗者不得不宗毛诗,宗毛诗不能舍小序。有人说小序是子夏所作,有人说是毛公所作,又有人说是卫宏所作,现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