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母切韵要法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之间。《字母切韵要法》包括两种韵图,一种叫《内含四声等韵图》,是一个声韵拼合表,不标明声调;一种叫《明显四声等韵图》,是一个声韵调拼合表。《内含图》分韵母为十二摄,与《五方元音》的十二韵相近,它的最大特点是〔uη〕与〔eη〕合并,收〔-m〕尾诸韵并入收〔-n〕尾诸韵。《内含图》仍用三十六字母,但它们在各图中并不同时出现,精组与照组,帮组与非组,依“呼”的不同而出现于不同的图。每图之中,各字母单行排列,字母之下标出表明清、次清、全浊、次浊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对明释真空《篇韵贯珠集》的沿用。《内含图》共有四图,沿袭《大藏字母切韵要法》之旧,按开口正韵、开口副韵、合口正韵、合口副韵,亦即开、齐、合、撮四呼分别列图。其图式是:横列三十六字母,始“见”,终“日”。字母下标以符号。符号下一行列“迦”(〔a〕)摄字,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国书以阿字为元音,谓诸字皆生于阿。阿者麻韵也。天竺字母悉用麻韵,《字母切韵要法》以迦佉等字为首列,皆此意。”首列〔a〕韵字,是仿照天竺及西番字母作法,及国书字头以“阿”为首的规矩,取〔a〕音包括终始,生一切音之意。首列字之下一格,注明此图为“开口正韵”(第二图注明为“开口副韵”,第三图为“合口正韵”,第四图为“合口副韵”)。其下共列十三横行,每行右边起头的字就是该摄的标目字。纵横交合处就是声韵相拼的字。各图之中均有将入声字与非入声字并列的情形。有四摄(阴声韵摄)中录有入声字,其他摄不收。《内含图》没有明显标示声调而“内含四声”,故称《内含四声等韵图》。《明显四声等韵图》将十二摄列十二图,每图横列三十六字母,下配以符号,再下按四呼分四大栏,一栏之内按平上去入分四格。《明显图》是声韵调拼合表。由于“明显四声”,所以称为《明显四声等韵图》。《字母切韵要法》与《大藏字母切韵要法》(又称《大藏字母九音等韵》)、《三教经书文字根本》两书有密切关系,《字母切韵要法》只是对两书略有修订而已,语音系统是一致的。赵荫棠《等韵源流》中有《康熙字典字母切韵要法考证》一文,对《字母切韵要法》诸问题考辨详审。

猜你喜欢

  • 余烬经窥

    十六卷。清蔡启盛撰。蔡启盛,字臞客,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受业于俞樾,毕业于诂经精舍。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历直隶、湖南的知县。是书颇似在上课时的笔记及作业,故多己见。书中

  • 唐人说荟

    六集,一百六十一种,一百六十九卷。清陈世熊编辑。陈世熊为乾隆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莲塘,一说号莲塘居士,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唐人说荟》旧有桃源居士辑本,集书一百四十四种,桃源居士不知何许人。陈世

  • 读孙卿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第八种,其内容多补正王念孙、俞樾、王先谦诸家之说,义多平允。以《成相》篇论之,“险陂倾侧此之疑”。俞训“疑”为“止”;鸿庆以“疑或之”,最为明显。又“莫不理续势持”。

  • 储素楼词

    一卷。清苏穆(生卒年未详)撰。苏穆字佩蘘,江苏淮阴人。荆溪周济之妻室。是集收词八十二首。周济论词最精,所作亦深密纯正。穆之词学,与周济自有本源。集中故新作,多清婉,虽不似济词之深美。亦自有情致,凄婉动

  • 春秋一得

    一卷。清阎循观(详见《尚书读记》)撰。此书重在阐发孔子笔削《春秋》之意,对胡安国的某些说法有所驳正,持论尚称平允明白;但全书仅八十八条,大约系未完成之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树滋堂精刊本。《西涧草

  • 邺中片羽

    三集。黄浚编著。此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珂罗版影印,线装。书中除收录甲骨外,还收集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等物。初集出版于1935年2月。上卷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文拓片二百四十九片,其中倒

  • 剪彩集

    二卷。明张之象(1507-1587)撰。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上海松江)人。其自幼聪颖,博览群经,才能为时贤所推重。曾任浙江布政司经历。但终因性情不合于流俗,投劾而归。之象一生著述

  • 新编医学正传

    见《医学正传》。

  • 视履类篇

    二卷。明李同芳撰。同芳字济美,号晴原,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该书乃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叙其生平善迹。书分四十门,每门题目皆取佳名为之,明显寓有自美自誉之意。这类

  • 五残杂变星书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天文类载《五残杂变星》三十一卷。师古曰:“五残,星名也”。又《天文志》:“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孟康曰:“星表有青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