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绘录
二十卷。明张泰阶撰。张泰阶字爰平。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书名“宝绘”。取自张云阶家宝绘楼。此书言其多得名画真迹,持论甚高。但其说多可怀疑,比如曹不兴之画,据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只见一龙头,而不知张泰阶何缘得其《海戍图》。又如书中收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张僧繇之画卷轴累累,皆前古所未见。又列历代诸家题跋如出一手。以上诸疑实令人真假难辨。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二十卷。明张泰阶撰。张泰阶字爰平。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书名“宝绘”。取自张云阶家宝绘楼。此书言其多得名画真迹,持论甚高。但其说多可怀疑,比如曹不兴之画,据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只见一龙头,而不知张泰阶何缘得其《海戍图》。又如书中收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张僧繇之画卷轴累累,皆前古所未见。又列历代诸家题跋如出一手。以上诸疑实令人真假难辨。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二百五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编。钱仪吉字霭人,一作蔼人,初名逵吉,号衎石,又号心壶、新梧,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迁给事中。后因事罢官,主
七卷。明朝时西洋人庞迪我撰。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主要论述天主所禁罪者共七条:一谓骄傲,二谓嫉妒,三谓悭吝,四谓忿怒,五谓迷饮食,六谓迷色,七谓懈惰于善,庞迪我以此而作此
二十卷。杨简(1140-1225)撰。杨简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乐平县令、国子博士等职。杨简为官廉洁清正,薄奉自持。“吾岂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为他的口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一卷。清余宏淦撰。余宏淦为江苏昆山人,诸生。此书稽考古义,颇有所获,偶尔还考订江声、孙星衍、王鸣盛、段玉裁、王引之、朱彬、冯登府等人的一些错误。比如“敬授人时”的“人”字,余宏淦认为不一定是卫包所改;
一卷。明伍余福撰。伍余福,字天锡,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陕西按察司副使。著有《成化陕西志》三十卷等。《苹野纂闻》一书仅二十条,记叙的都是吴中的故实,间或涉及朝政记议。书末附有伍余福的儿
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生卒年不详)撰。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把书中的譬语喻言,随手抄录,历经二十
四卷。撰者生卒年均不详。《师主篇》其撰者传说不一,汉译本不只一种,最早译本阳玛诺译,多为《经世金书》。此书共四卷,书前有耶稣会后学李友兰序,称此书名为《经世金书》,或遵主圣范。译文不太通俗,使学者不能
二卷。明陆深(生卒年不详)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1522一1566)间,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善文章,热心史学。著述繁富,有《南巡日录》、《北还记》、《淮封日记
二卷。《骈文录》五卷。《诗录》十八卷。《词录》一卷。清杨葆光(1830-?)撰。杨葆光字古醖,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有《天台游记》。词人于光绪八年(1882)夏命小胥裒集,将咸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