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拙斋文钞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迥非世俗所可见。该书同治十年(1871)徐云甫先生刊于江夏,民国四年曾孙张鹤弟重刻。书中有同治十年(1871)薛廷栋、徐廷璜序、民国三年刘师培序。有民国四年(1915)重刊本。
一卷。清张舒(生卒年不详。)撰,张舒字丙生,甘泉(今湖北宜昌市西南)人。平生著述甚多,咸丰间经乱遗失,只杂文数十篇留于世。其中论史之作居其大半,间附杂文数篇。张舒学力深厚,识见高明,议论宏通,笔力遒炼,迥非世俗所可见。该书同治十年(1871)徐云甫先生刊于江夏,民国四年曾孙张鹤弟重刻。书中有同治十年(1871)薛廷栋、徐廷璜序、民国三年刘师培序。有民国四年(1915)重刊本。
四卷。唐李华(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
二十卷,首一卷。刘华邦修,郭歧勋等纂。刘华邦,江西泰和人,进士,曾任桂东县知县。郭歧勋,邑人。桂东县志,创修于明洪武年间。永乐、万历复两修之。然皆残佚无考。迄于清,康熙十一年,田国辅首修,乾隆二十三年
十二卷。明林希元(生卒年不详)撰。希元字茂贞,号次崖,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官至两京大理寺丞,立朝有风节。是书解经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兼引蔡清之《周易蒙引》,微有异同。其言存疑者,洪朝选序谓其“存
三十六卷。清张谦宜撰。张谦宜字斋,山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是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主,以《四书或问》为次,以《朱子语类》为再次,加上《朱子文集》。《大学》开首又有纲领,题曰广注。凡朱子所说涉及到四书
十二卷。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夷白主人为杨尔曾(详见《东西两晋志传》)号,则该书作者为杨尔曾。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据推测,似是《东西两晋志传》一书修订而成。与《志传》相比,该书将其分条
四卷。南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
二十四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黄姬水,字表淳,一字淳父,吴县人,生平详见《白下集》条。是编乃万历十三年(1585)其婿顾大思搜集《白下》、《高素斋》二集及所未刊者合刻而成。凡二十四卷。其
二卷。清李楣(1819-1883)撰。李楣字月裳。湖南湘阴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李星沅之长女。刑部郎中道州何庆涵之妻。翰林院编修何绍基之子妇。星沅及其妻郭氏皆颇能诗,著有《梧笙联吟集》行世。李楣濡染家学
无卷数,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史拾载补》选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共
二卷。近人张慎仪撰。张慎仪(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尚著《蜀方言》、《诗经异文补释》、《广释亲》等多种。《续方言新校补》为订补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