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胡嗣运撰。胡嗣运字鹏南,安徽绩溪人,副贡生。此书设为问答,对于《尚书》要义,颇有所阐发。比如胡嗣运认为“四岳”是一个人,并举“三老”也是一个人为例证。《尚书》中的“四罪”,不是《左传》中的“四
八卷。《附尺牍》二卷。明黄奂(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黄奂,字元龙,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龙小品》等。其诗意力主独创,而失之生硬。集中诸体皆备,独无七言律诗。因流俗唱和,多用七言诗,故黄奂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是编系专辨隶楷形音训诂差误之作。据吴氏自序说:明隆庆间,南都太常卿邢一凤,仿戴侗《六书故》目录,依偏旁考订文字讹谬,撰《同文正要》一书,有资于后学。惜其未能锓版,广
三册。明高宇泰撰。宇泰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浙江鄞县人,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明亡后曾参与通海之役,被捕旋释。张肯堂翁洲寓所,交雪亭有一树一梅东西相接,宇泰爱之,遂以之为其文集之名。该文集为明末
二卷。清康吕赐撰。吕赐字复斋,别号一峰,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此书有《读大学日录》一卷,《读中庸日录》一卷。作者宗信王阳明之学,该书也力阐王氏之说,对王氏“致良知”之说及“慎独”之说尤为推崇。
一卷。晋葛洪(284-364)撰,清马国翰辑。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西南部)人。父祖均仕东吴。少以儒学知名,历丞相府及司徒掾,后因求丹出为句漏令。世奉天师道,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师事
三卷,清郑俊修,宋绍启纂。郑俊,山西高平县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宋绍启,广东海康人,曾任保昌训导。海康县旧无志,郑俊于康熙二十五年冬,二十六年(1687)春,数奉抚宪暨府公檄文移取
一卷。明末清初人华复蠡撰。华复蠡,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曾官广东临高县知县,罢官后流寓两粤。《粤中偶记》即记其居粤时事。书中首述顺治元年(1644)其抵临高任,遇黎民变乱破城,遂遭罢官,旋抵肇
六卷。明龚(约1354前后在世)撰。龚,江西铅山人,生卒年不详。《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杜、赵氏望、吴源为春夏官。又《宋讷传》称讷
四卷 沈瑜庆(1858-1918)撰。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之子。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至顺天府尹、贵州巡抚。尝在张之洞幕府,与郑孝胥、梁鼎芬诸人时相唱和。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