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郑注

尚书郑注

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郑注《尚书》也是以篇分而不以卷分的。一般的史志书籍都把《尚书注》当作九卷,未知始定于何人之手,亦不知如何分卷。故孔广林按照自己的意见,把它分为十卷:《典》、《谟》一卷;《夏书》一卷;《商书》一卷;《泰誓》至《洪范》为一卷,因其为武王书也;《金縢》至《梓材》为一卷,因其为周公刚刚摄政时之书也;《召诰》至《立政》为一卷,这几篇为周公营建洛城复政成王之书也;《顾命》、《康王之诰》为一卷,成、康之际也;《毕誓》以下为一卷;《书序》为一卷,以之合九卷之数。孔广林又剔出“书赞”一卷附于书后,共十卷。本书是孔广林采用王应麟辑本,另外又取经疏史注、《水经注》等多种书籍汇集连缀而又增广而成。在王氏辑本的基础,孔氏又增补了不少缺文,而且李调元补正未尽纠正者,孔氏也有所订正,不复有失。本书最早有嘉庆九年(1804)张海鹏刊刻本,总目误题王应麟撰。最通行的版本为郑氏佚书本。

猜你喜欢

  • 吴下方言考

    十二卷。清胡文英撰。胡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人。据自序分析,是书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胡氏认为《尔雅》之“数十字而训一义者”,是方言造成的,《方言》一书为“合九州之音以成一家言”的著作,而

  • 说文五翼

    八卷。清王煦(1758-?)撰。王煦字汾泉,号空桐,上虞(今属浙江)人。乾隆间举人,官通渭知县,后主讲朗江书院。勤于经学,精研文字训诂,著作尚有《小尔雅义疏》、《国语释文》、《文选七笺》等。此书意在订

  • 麋园诗钞

    一卷。清毛国翰(1772-1846)撰。毛国翰字大宗,号青垣,一作星垣,湖南长沙人。嘉庆间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裕泰任湖广总督,招致国翰于幕府,二十六年(1846)卒于署,年七十五岁。毛国翰

  • 重知堂诗

    二卷。清赵善庆(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赵善庆,字怡斋,山东德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授国子监助教,官至金华知府。曾学诗于王士祯之门,王士祯作《居易录》称赵善庆为才士无双者,赞其诗妙在本色。《重知堂

  • 歧路灯

    清李海观(1707-1790)撰。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河南宝丰县人。他出身于农村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三十岁时中乾隆元年恩科举人。但在中举之后,科名上并不顺利,从三十岁到四十岁共逢三次会试,皆落第,继

  • 四川总志

    三十六卷,清蔡毓荣等修,钱受祺等纂。蔡毓荣(1633-1699),汉军正白旗人,字仁庵、竹庵。初任刑部郎中。寻授御史,迁秘书院学士。康熙初,曾任刑部、吏部侍郎。康熙九年(1670)调任川湖总督,疏请招

  • 校邠庐抗议

    一卷。清冯桂芬(详见《校邠庐逸笺》)撰。该书共五十篇,系作者关于救时补弊之作。书名“抗议”,有“位卑言事之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财政、教育、取士用人等。书中尖锐指出其时弊政丛生,“夷患不已”

  • 中朝故事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 解州平陆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李友洙修,杜若拙、荆如棠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友洙,海宁县人,副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绛州判署平陆知县。杜若拙号舫山,邑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

  • 庚申外史

    又名《庚申帝外史闻见录》或《庚申大事记》。二卷。明权衡撰。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元末隐居彰德(今河南安阳)黄华山,明洪武四年(1371)后,寓居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