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纪事本末

左传纪事本末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详经部春秋类。书前有康熙二十九年(1609年)韩菼序,称其书“特为起例,皆袁氏所无有”,不仅编纂“不遗一传”,而且义例“阐微言而大放厥旨”,“为读《春秋》者法”。纪事本末体史书有《凡例》,自该书始。其前,马骕《左传事纬》虽有《例略》,但其书不归属纪事本末类。此后所修辽、金二史纪事本末,《凡例》在义例谨严、考辨繁琐方面规定更加细密。该书《凡例》以《左传》“实兼综列国之史”,改变书法,“凡列国大事,各从其类,不以时序,而以国序。”这样,便可以尊王室、重宗国、崇霸统、黜僭伪。周,四卷四目附三目。鲁,十一卷十一目附二十目。齐,七卷七目附一目。晋,十一卷十一目附七目。宋,三卷三目附七目。卫,四卷四目附五目。郑,四卷四目附六目。楚,四卷四目附七目。吴,三卷三目附一目。秦,一卷一目。列国,一卷一目,记“春秋灾异”。在取材方面,该书也突破此前纪事本末体取材的局限,凡“三代、秦、汉之书,经史诸子,杂出繁多,其与《左氏》相表里者,皆博取而附载之”(《凡例》)。正文之外,对于“博取”的各种史料,又细分为“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附载于各条史事之后,并在《凡例》中有明确规定。每卷卷末,均有“臣士奇曰”,评论相关史事。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纪事本末汇刻”等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了杨伯峻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思诚堂集

    二卷。清吴琠(?-1705)撰。吴琠,字伯吴,号铜川,沁州(今山西沁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思诚堂集》。是集凡二卷。所收诗仅五十三首,其余均为奏疏、杂文及督

  • 广川画跋

    六卷。宋董逌撰。董逌生平,详见《广川书跋》。是书与《广川书跋》作于同时。《广川画跋》前后六卷,收录古今画共计一百三十六幅,其中卷一收“封禅图”、“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吴王地狱变相”、“列

  • 乐全集

    四十卷。《附录》一卷。宋张方平(1007-1091)撰。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方平自号乐全居士,其集名亦称乐全,取庄子“乐全之谓得志”语。少聪颖绝伦,于书一览不忘。家贫无书,从人借三史

  • 灵石县志

    ①四卷。清侯荣圭纂修。侯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初年任灵石县知县。按灵石本介休地,隋开皇十八年,分介休西南建灵石县,唐宋以来,隶属不一,故沿革纷繁。其志创修,远不可稽。惟一修于明知县白

  • 周官精义

    十二卷。清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是书第一卷为总目凡例,其中录圣制日知荟说十则,钦定周官总辨八条;第二、三卷为《天官冢宰》上、下;第四、五卷为《地官司徒》上、下;第六、七卷为《

  •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 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

    二十卷。荷兰人希勒格(G.Schlegel)撰。此书共分为二十卷。每卷一个国家,这二十国是:扶桑国、文身国、女国、小人国、大汉国、大人国、君子国、白民国、青丘国、黑齿国、女股国、劳民国泥离国、皆明国、

  • 广修辞指南

    二十卷。明陈与郊(生卒年不详)撰。陈与郊著有《檀弓集注》。本书分二十部,有的部又分若干子目,有的不分子目。各部先列浦南金《修辞指南》原文。列增续的部分于后。每类所增补的内容也不过十数条,又不注明其出典

  • 李彦章杂著

    六种,六卷。清李彦章(生卒年不详)撰。李彦章字兰卿,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年间进士,为翁方纲之弟子。六种有《槐忙吟草》一卷、《榕园诗钞》一卷、《出山小草》一卷、《恋春园诗草》一卷、《归槎杂咏》一

  • 古文尚书辨

    ① 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