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解

庄子解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称向来解《庄子》者,惟林西仲可观,但也有不尽洽合文义的。可见吴氏不知有向、郭二注。其书开卷就说庄子自名其书为《南华真经》,知其未考《唐书·艺文志》所载,实为主观臆断。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微,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清刻本。《贵池先哲遗书》本。② 一卷。清吴峻(生卒年不详)撰。吴峻,字黼仙,金匮(今属江苏无锡)人。撰有《庄子解》一卷。魏晋以来,《庄子》与《周易》同样盛行于世,也有学者用易理释解《庄子》,但不附会易卦。吴峻解《庄子》,即言易理,又讲易卦。并以《逍遥游》、《齐物论》二篇,证明庄子是儒非道,认为此二篇是为蒙庄而立说的旨意。称《逍遥游》释《易》,《齐物论》释《诗》。认为《逍遥游》中的鲲同坤,归藏古《易》卦以纯坤为首,认为鹏即乾,鲲鱼为阴,鹏鸟为阳。背为艮,连山古《易》卦以艮开始。因为连山、归藏都是《周易》前的古《易》,二者都与《周易》相通,所以吴峻多以卦解说此篇。认为《齐物论》释《诗》,详知风感之声乐出于孔窍之虚,而这里所说的风不是《诗经》中十五国风。其释“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句,归结为洼声下而清,污声下而浊;激声高而清,謞声高而浊;叱吸一出一入,声疾而抑;叫譹一呼一应,声迟而扬;穾咬一断一续,声重而疾;于喁一前一后,声轻而缓。认为小和乐中节目,大和乐中纲领。所以多用乐律解说此篇。认为内篇少言《诗》、《易》。总之,吴峻解《庄子》,既附会易卦,又比附乐律,实为别出心裁。后世学者认为其说谬妄不可信,但也可为一家之说。现存《昭代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唐四家诗

    八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安徽)人,官工部主事。通六书,有《钟鼎字源》、《白香山诗集》和《唐四家诗》。是集为唐诗合集,凡八卷。所选录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诗,

  • 赐恤纶言

    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清末李星沅传志诸文。包括上谕、谕祭、谕碑、国史馆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铭等。现有咸丰刊本。

  • 苏氏易解

    八卷。宋苏轼撰。苏轼字东坡(详见《东坡易传》),《宋史》有传。此书前已介绍,名曰《东坡易传》。宋志名之《易传》,其津逮本、学津本均作《易传》,且均作九卷。此本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刊本,以《说序

  • 阳春集校本

    一卷。清王鹏运(1849-1940)校。王鹏运字幼遐,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桂林人。同治举人,官御史、礼科给事中。其著颇富,有《味梨词》多种。本书据鹏运自跋云:“《阳春集》刻本久佚,从彭文勤传抄汲

  • 四书注说参证

    七卷。清胡清焣撰。胡清焣字思平,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秉虔的祖父。是书首有清焣自序,言其“极尊信朱子,然意有所见,或与朱子不同,不欲锢没,故为参证以质之”。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书中有

  • 谦斋诗稿

    二卷。《补遗》一卷。清曹庭枢(1706-?)撰。曹庭枢字六芗,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卒年不详。雍正元年(1723)副榜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集中载有《午门谢颁月廪恭纪》诗。本集皆游京

  • 丰川续集

    三十四卷。清王心敬(1656-1738)撰。王心敬字尔缉,号丰川。陕西鄠县人。卒年八十三岁。为诸生。督学待以非礼,弃去。讲明正之学,总督额伦特、年羹尧先后以隐逸荐,不就。乾隆元年(1736)举孝廉方正

  • 葬书

    一卷。旧本题晋郭璞(详见《尔雅注》)撰。《葬书》是否为郭璞所著,古来众说纷纭。《晋书·郭璞传》、干宝《搜神记》等不少著作记述郭璞占筮、相墓的故事,特别是郭璞于暨阳择地葬母预卜虽近水而水将远退,(见《世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杜诗分类

    五卷。明傅振商撰。傅振商字君雨,汝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杜诗分类始于王洙千家注。傅振商此编,则又因千家注本小为更定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