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集解

庄子集解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樾、郭庆藩之言,都予以斟酌采择。对于陆德明音义,列句读异文录入较多。书中训诂义理并用,随文所适而标注。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推重,认为此书既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各家考证之文,使后世学者研究《庄子》,读一书而知众家言。虽然他以一人之见而定取舍,未免有不当之处,但对于一般学者来说,可有启蒙作用。所以此书与郭庆藩《庄子集释》并行于世,是目前流行较广、内容较好的注本。现存湖南思贤书局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还有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猜你喜欢

  • 琅玡帖

    一卷。晋王羲之书,沂水王氏刻。王氏生平、籍贯已不可考。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990-994)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故淳化帖真伪混杂、缺乏分辨,后经米芾等的考证、勘验,伪书被屏

  • 清微仙谱

    一卷。附录 三卷。元陈采(生卒年不详)撰。陈采,建安道士。撰有《清微仙谱》一卷。据陈采自序,称道教起于元始天尊,再传而至太上老君,以后分为真玄、太华、关令、正一四派,十传而至清微侍元昭凝元君,又合于一

  • 白石野稿

    十七卷。明林魁(约1517前后在世)撰。林魁,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户部郎中,官至云南兵备副使。著有《白石野稿》。是稿凡十七卷。其中赋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

  • 秘书二十一种

    一百零五卷。清汪士汉(生卒年不详)编。汪士汉字隐侯,一生喜读书,多有著述。《秘书二十一种》是汪士汉的一部杂编之作。此书汇辑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名著二十一种,称为秘书者,为当时罕见之籍。江永序云:隐侯汪

  • 田叔乐集

    十二卷。明田汝成撰。生卒年不详。汝成生评详见《炎徼纪闻》四卷辞目。全稿本名《豫阳集》,亦名《杨园集》。此集是汝成晚年令其子艺蘅所编,凡诗文三百六十九首。五十以后所作均不在此。汝成归田后,盘桓湖山、搜剔

  • 读孟子偶记

    一卷。清邱壡(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所说较《大学》、《中庸》详细,但无精义。邱壡认为两传载有孟子答齐王,一是《诗传》,一是《书传》,又认为第一篇所记伐燕,是齐宣王时的事。第二篇所记伐燕,是齐湣王时的

  • 经子臆解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自号损斋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少卿。为王世贞之弟。文学主张亦受其影响,对当时摹古之风颇表不满,主张作诗“须真才实学,本性求

  • 芸香斋韵法新谱

    一卷。清田万选撰。万选字一青,山西阳城人。是书于古今切字调声之法,约繁就简,减三十六字母为二十母,立韵二十八类。以字母为经、以韵为纬、立复读韵调声指掌二图,一掌以辨二十母、一掌以辨四声,盖经以读韵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