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司业集

张司业集

八卷。唐张籍(766-830)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著有《张司业集》。张籍继承了《诗经》、汉乐府以至盛唐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在文艺观点和文学主张上和白居易志同道合。其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耐人咀嚼,形成一种精悍警策、简朴清淳的独特风格,卓然于韩白之外自成大家,开晚唐之一派。关于张籍作品,生前未编刊成集,后经唐季五代战乱,大部分已散失。张洎花费二十多年时间,辑得张籍诗歌四百余首,编为十二卷,名曰《木铎集》。张洎《张司业集序》称:“自皇朝多故,荐经离乱,公之遗作,十不存一。予自丙午岁迨乙丑岁,相次缉缀,仅得四百余篇,藏之箧笥。余则更俟博访,以广其遗阙云尔。”南宋末,汤中就家藏元丰八年(1085)写本,参考他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共八卷,附录一卷,由魏峻于平江刻版印行。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祥于湖集合刻而成。尚儒称购得河中刘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首,订为八卷。可知并非张洎、汤中之旧。但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明正德十年(1515),刘成德得常明伦录本,复为编次,共三百九十三首。今传明嘉靖间刻本《唐张司业集》八卷,收录诗歌四百五十余首,附张洎、刘成德序。刘成德《唐司业张籍诗集序》云:“按,《唐史》云有集七卷。不传。”后《四部丛刊》曾据此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以此为底本,参照现存各本,细加校点删补,编成《张籍诗集》,共八卷,诗四百七十八首,逸句一条,联句六首,附录二项(张籍书二首,他人序跋三则),为目前最完善的张籍作品集。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宋刻《张文昌文集》一-四卷残本,陆贻典跋影抄本,黄丕烈跋旧折八卷本。

猜你喜欢

  • 藏春集

    六卷。元刘秉忠(1216-1274)撰。刘秉忠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上人。辅弼忽必烈建立元朝,制定各种制度。据《元史》本传,集本十卷。今明刻本佚其杂文四卷,唯存六卷。

  • 澹勤室诗

    六卷。《补遗》一卷。清傅寿彤(1818-1887)撰。寿彤字青余,晚号澹叟,贵州贵筑(今贵阳)人。道光举人,咸丰进士,改庶吉士。光绪时官河南按察使,旋署河南布政使。平生笃守阳明之学。工书法,师事何绍基

  • 栖霞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黄丽中修,于如川纂。黄丽中字锦江,江苏如阜人,监生出身,光绪五年(1879)任栖霞知县。于如川,邑训导。考《栖霞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卫苌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余年未修志了。

  • 艺海一勺

    二十三种,二十三卷。民国王謇、赵诒琛等编。二十三种为《古玉图考补正》、《论画十则》、《论书十则》、《画山水诀》、《画谭》、《玉尺楼画说》上下卷、《寒松阁题跋》、《印母》、《周公谨印说删》、《今文房四谱

  • 政要论

    见《世要论》。

  • 易经补义

    ①四卷。明方芬撰。方芬字舒林,安徽歙县人。此书全列《本义》于前,而把自己所阐发的意思附赘在书末,均标有“补”字加以分别。所得非常肤浅。凡例说,述其王父有度所撰《易旨正宗》,及其父希莱《易经要旨》而作此

  • 袁文荣诗略

    二卷。明袁炜(1507-1567)撰。袁炜字懋中,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1338)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与李春芳、严讷、郭朴并称为“青词宰相”。谥文荣。著有《袁文荣公集》。此集共二卷

  • 竹溪县志

    ①不分卷。清徐京陛纂修。徐京陛,江西义安人,贡生,官竹溪知县。竹溪,汉为武陵郡,明割竹山地置竹溪,其僻远与竹山同。竹溪旧有志,自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化为乌有。竹溪兵燹之祸,与竹山相类似。康熙十九年

  • 今乐府

    二卷。明吴炎(1623-1663)、潘柽章(1626-1663)撰。吴炎,字赤溟,又号如晦;柽章,字力田,皆为江苏吴江人。吴炎在明灭亡后不忘故国,不仕于清,专治史学;柽章为明代生员,明亡后隐居不仕。该

  • 滋溪文稿

    三十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