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急就篇

急就篇

四卷。西汉史游(生卒年不详)撰,唐颜师古(581-645)注,宋王应麟(1223-1296)音释或补注。《汉书·艺文志》注称史游为“元帝时黄门令(宦官)”。原名《急就章》,简称《急就》,汉初的童蒙识字课本之一。当时的童蒙识字课本还有秦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李长的《无尚篇》,扬雄的《训纂篇》等,皆亡佚,唯此书独存。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句句押韵,诵习便利。卷首说:“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急就”犹言“速成”,“奇觚”犹言“奇书”(觚,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简。)以上五句是序言,自谓在编纂方法上刻意创新,力求提高识字效率。下以“请道其章”展开正文,分为三部分:一、姓氏名字,如“宋延年,郑子方”之类;二、百物诸事,包括锦绣、饮食、衣服、器物、虫鱼、服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动物、植物、疾病、药品、丧葬等;三、文学法理,涉及官职、法律、地理等。全书共二千零一十六字,“自始至终,无一复字,文词雅奥,亦非童蒙诸书所可及”,“遗文琐事亦颇赖以有征,不仅为童蒙识字之用矣”(《四库提要》)。原书用隶书写成,东汉以降,章草盛行,书家多用草书摹写。历代摹写者有:汉张芝、崔瑗,魏钟繇,吴皇象,晋索靖、卫夫人、王羲之,后魏崔浩,唐陆柬之,宋太宗,元赵孟頫、明仲温等,《急就章》从而流传不废。后人于未尾增加一百二十八字。旧分二十一章,皇象写本三十一章,宋太宗写本三十四章。现在所见者有元代赵孟頫、邓文原写本,有明代杨政松江府学石刻本。因写本文字各有不同,清孙星衍、庄世骥各为《考异》一卷。为之作注者,东汉有曹寿,魏有刘芳,北魏有崔浩,北周有豆卢宁,北齐有颜之推,唐有颜师古,宋有王应麟。流传至今的,唯此颜师古注和王应麟补注。颜师古自序云:“旧得皇象、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等所书本,备加详核,足以审定。……又见崔浩及刘芳所注,人心不同,未云善也。遂因暇日为之解诂,皆据经籍遗文,先达旧旨。……字有难易,随而音之。”王应麟自序云:“乃因颜注补其遗阙,择众本之善,订三写之差,以经史诸子探其源,以《尔雅》、《方言》、《本草》辨其物,以《诗》、《传》、《楚辞》叶声韵,以《说文》、《广韵》订音诂。……实事求是,不敢以略说参焉。”颜王二家所作的考释,确实较为精深典核。其刻本有《玉海》附刻本,《格致丛书》本、《津逮秘书》本,《小学汇函》本,《天壤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抄本见于《四库全书》,题为《急就章四卷》。另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抄本,只有颜师古注,不分卷。

猜你喜欢

  • 净慈寺志

    二十八卷。清释际祥纂辑。净慈寺创建于吴越,至明天启间,住僧大壑,始修寺志十卷。清乾隆初,僧篆玉葺续志,裁去数十页,皆大辂椎轮之作。雍乾之际,屡奉特旨修葺,遂为东南巨刹。全志28卷,卷首谕旨、御制文、御

  • 岛夷志略

    二卷。元汪大渊撰。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他“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赉用之所宜,非其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张翥《〈岛夷志略〉序》)

  • 五峰集

    ① 五卷。宋胡宏(1105-1155)撰。胡宏,字仁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子。幼从杨时、侯仲良学,又尽得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之下,凡二十余年。张栻曾受学于他。秦桧与其父交谊最深,故力汲

  • 李氏居室记

    五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正德进士,历官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李濂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初受业于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以古文

  • 珠泉草庐诗钞

    四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廖树蘅,湖南宁乡人。清岁贡生。官宜章清泉等县教谕、内阁中书。树蘅以端正干济著称,久斡湖南矿物,为当事所倚重,而亦能诗。陈三立称其诗芳鲜澄澈。王闿运亦称其诗裔皇中宫音,决非

  • 春秋经传朔闰表

    二卷。清姚文田(详见《学易讨原》)撰。文田精通历法,他不满意于前人对《春秋》经传中历法的研究,对杜预等人的说法多有批驳。他认为春秋时日官失职,历法久坏,前后参错,时有不同,杜预《春秋长历》移置闰月,强

  • 增补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黄泌秀撰。黄泌秀号惠庵,昌原人,生卒年未详。李縡著《四礼便览》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广征古经及先儒论著,考辨古今沿变,被朝鲜士人奉为权威。李縡又另著《类会》一编,专谈变礼,与《四礼便览》

  • 书经汇解

    四十六卷。明秦继宗撰。秦继宗字敬伯,湖北黄冈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本书凡例称:“蔡传之遵令甲也,读者安敢别立赤帜?推是传而注经,而经反因传而晦,则不得一效忠焉。”故本书作者秦继宗也欲详稽

  • 朗仙吟稿

    一卷。清余希芬撰。余希芬,生卒年不详,字朗仙,江苏昆山人,余梦星之四女,许配吴县沈林为继妻,未嫁而沈林先逝。此书咸丰九年(1859)夏刻,松竹斋藏版,为其姐姐余希婴汇刻入《玉山连珠集》之中。书前有其父

  • 梅氏尚书平

    九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亦为丁氏《俟庵经集》之一种,为《与犹堂集》之十六至二十四卷。在本书中,丁若镛认为,《尚书》初有伏生今文二十九篇和《书序》一篇,不久又有孔壁古文四十六篇。到了东晋时,梅赜又献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