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公行述
一册。英国戴德生著。旧题鲍康宁撰,与本书内容不符,实则康宁为本书译者。德生为一在华传教士,咸丰三年(1853)来华,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长沙去世,此书即德生用自传体裁,述来华传教情况,在华首创内地传道会。康宁盖亦为英国在华传教士。现存中国基督圣教书会刊刊本。
一册。英国戴德生著。旧题鲍康宁撰,与本书内容不符,实则康宁为本书译者。德生为一在华传教士,咸丰三年(1853)来华,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长沙去世,此书即德生用自传体裁,述来华传教情况,在华首创内地传道会。康宁盖亦为英国在华传教士。现存中国基督圣教书会刊刊本。
二卷,附《严陵讲义》。南宋陈淳(生卒年不详)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今属福建)人。朱熹守漳州时,曾受学教诲。嘉定十年(1217),以特奏授迪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任而卒,谥“文安”。著有《
二十一卷。是清人王据范氏《中州全韵》所作的“辑要”。王字覆青,号樗林散人。江苏昆山人。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王氏自序云:“余廿年留心音韵,而寡闻孤陋,难得指归。国朝《字典》、《韵府》集古今
六卷。元叶容(1296?-)撰。叶容,字景南。金华(今属浙江)人。志行高洁。名其所居地白云。自号云天民。此集为其孙雍所编。前有自序,谓“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其集为樵云独唱。”序共二
四卷。《词》二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生平(详见《松邻文集》)。此集诗词共六卷,本与文别行,刊后始并入松邻遗集。诗凡四卷。吴昌绶写诗酸楚沉痛,如:《断句如酬莫楚生》:“亡书积岁犹心
三卷。元敖(生卒年不详)撰。敖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主要依据历代图书,杂以佛教、道教学说撰成。书中首先绘出先后天理数图,又绘有求仁尽性诸图,各图之下附以文字论述和说明,文图并茂,颇有特色。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
① 无卷数。明章陬撰。其生卒年不详。陬字仲寅。黄岩(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学者。正统元年(1436)举进士,官应部主事,累典乡会试。景泰间参与修撰宋元史。除《书经提要》外,尚著有诗文集。章陬认为,天文、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实藏论》目录,最早见载于日本国珍月录,唐初以前诸家目录均没有记载。入藏始于明代,全书不过万言。分三品,即:空有品第一,述众生由真起妄之原因,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八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绍圣四年(1079)进士,调丹徒尉。徽宗时,累迁翰林学士。高宗驻跸扬州,除户部尚书。绍兴初(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