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拾遗记

拾遗记

十卷。晋王嘉(?-约390)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又迁倒兽山。前秦主苻坚屡次征召,不肯出来。王嘉能预测未来之事,常常应验。后秦姚苌入长安,因预卜未来不如姚苌意被杀。此书据梁萧绮《拾遗记》序称,原为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世,因战乱散佚,萧绮掇拾残文,删繁存实,合为十卷,并为之作“录”。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为此书是萧绮托名王嘉所作,经后人研究考证,这是没有根据的。又宋晁载之引唐张柬之说,以为是虞义所造(《续谈助》)亦无确证。《拾遗记》是一部兼有志怪和杂事性质的古小说集,共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至东晋各代历史逸闻。卷一记庖牺、神农、黄帝、少昊、高阳、高辛、尧、舜八代事;卷二至卷四记夏至秦事;卷五、卷六记汉事;卷七、卷八记三国事;卷九记晋事及石赵事。所记人物事件诸般事物,全系神话和传说。卷十独记名山,凡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贷舆、昆吾、洞庭八山。渲染奇异景物,间记神仙人物。所叙事件虽“十不一真”,多为宣扬神仙方术、荒诞不经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帝王和上层贵族荒淫、奢靡的生活,有形象的揭露和描述。有些篇章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的则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如“贯月槎”、“沦波舟”等传说,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拾遗记》记载历史传闻,虽仍然具有“丛残小语”的特点,但能借一点历史传说为引线,铺陈成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浓烈浪漫的故事,颇有小说意味。文字绮丽,辞藻丰茂,幻想奇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书中所记故事,如卷六刘向校书,贾逵诵经,卷八吕蒙学《易》,白猿幻化为人,卷十采药人误入仙洞等,后人多引为故实。《拾遗记》在魏晋小说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拾遗记》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世德堂翻宋本、《古今逸史》本、《稗海》本、《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库全书》本、《古今小史》本等。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治平以明世德堂翻宋本为底本,校以毛扆校本等的校注本,最为完善。

猜你喜欢

  • 春秋续义发微

    十二卷。明郑良弼撰。良弼字子宗,号肖岩,淳安(今浙江淳安)人。万历举人。该书意在补胡安国《春秋传》的缺漏,对胡安国没有涉及到的《春秋》经义,进一步加以推阐,故得失亦与胡安国《春秋传》相等。今清华大学图

  • 录鬼簿校注

    二卷。王国维(详见《曲录》)撰。《录鬼簿》为元人钟嗣成所撰,王国维以通行的曹栋亭刻本为底本,与明抄本及江阴缪氏藏清初尤贞起抄本参校,标出各本的异同。又取宁献王《太和正音谱》、钱遵王《也是园书目》以及《

  • 贵池先哲遗书

    二十三种,二百二十七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安徽贵池人。曾刻有《玉海堂影宋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等。丛书辑唐以来贵池先贤著述,陆续刻成,共二十三种。其中《贵池唐人集》二十二卷收九家著

  • 丹稜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顾汝萼修,朱文瀚等纂。顾汝萼,曾任丹稜县知县。朱文瀚,生平不详。丹稜县志创修于康熙时,乾隆二十年(1755)县令张晓村、邑人彭遵泗重修。彭遵泗,字盘泉,雍正进士,由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官至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郭子

    一卷。晋郭澄之撰。郭澄之字仲静,阳曲(今山西阳曲)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东晋和南朝宋交替时代,于宋刘裕时官至相国从事中郎,封南丰侯。《郭子》为轶事小说集,记两晋上层社会人物的言语谈论、人物品评、轶闻琐

  • 说文审音

    十六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是书卷一为《古音源流考》,卷二为《切字要例》,卷三为《九声总佸图说》,卷四为《广韵古分十二部说》,卷五为《同音类聚凡例》,卷六为《东冬钟江四字同音类聚》,卷七为《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 四音定切

    四卷。清刘熙载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卷首刘氏自序云客有问以切字之法,辨开齐合撮之四呼,因撰作此书以答之。此编首为图说,综论拼切之法,阐述四呼开齐合撮之异。正文四卷为“韵释”,广列图表并附以

  • 北使纪略

    一卷。清陈洪范(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明季南都左都督陈洪范与侍郎左懋第奉使至北事。洪范私输款于摄政王,贾左萝石得自脱归,遂为北朝反间。南都破,入浙力劝潞王投降,及清兵至,遂迫使潞王降清。此为其南还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