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斜川集

斜川集

十卷。旧本题宋苏过(1072-1123)撰。苏过,苏轼之季子。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事迹附载于《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但世无传本。王士贞《香祖笔记》称:“康熙四十四年(1705),有书贾来益都之颜神镇,携苏过斜川集仅二册,价至二百金有奇。惜未得见之,其佚存今不可知”。然王士贞所记,多传闻之词,未必确实。修《四库全书》时所见此集,乃明或清坊间所刊。其本只有边阑,而不界每行之乌丝。此本染纸作古色,每页补画乌丝,而伪镌虞山汲古阁毛子晋图书一印,印于卷末,意在以宋本炫俗。据考晁说之所作苏过墓志,苏过卒于宣和五年(1123)。此集中所称乃嘉泰(1201-1204)、开禧(1205-1207)诸年号,以及周必大(1126-1204)、韩侂胄(1151-1207)等人,苏过何从知之,见之?其中所述时事,亦皆发生在南渡以后,更不可信。而此中之诗,却与宋刘过的《龙洲集》中某些所载尽同。看来伪书者因二人同名为“过”,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并刊行以渔利。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已著录《龙洲集》,但因世传伪刊本,抄本很多,且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其合,恐其乱真,而别收于“存目”,以求其辨。另,阮元《研经室集·外集》收有《斜川集》六卷,系阮氏甄勘后重加缮录、编次而成,已为别本。然今之所传世之《斜川集》以辑自《永乐大典》的《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有权威,其附录二卷及清吴长元撰订误一卷。

猜你喜欢

  • 读中论

    一卷。清俞樾撰。是书为读徐干《中论》随笔所记。其“召忽仗师”、“微子介于石不终日”二节,补说精义,虽未属实,可供参考。校正字句,如《谴交》篇,“五比为闾,使之相爱,以岁登其大夫,察其众寡。”俞樾据《周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

  • 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子

  • 天禄阁外史

    八卷。旧本题汉黄宪(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前有晋谢安、唐田宏、陆贽题词,每篇又有宋韩洎赞,王鏊为之序。但这些词文语句鄙陋,内容、风格如出一辙,显系一人所为。又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徐应雷《黄叔度二诬辨

  • 黄陂县志

    ①三卷,明林东海、李河图修,俞贡撰。林东海,福建莆田人,进士,官黄陂知县。李河图,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恩生,继林东海任。俞贡,浙江建德人,岁贡,官黄陂训导。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嘉靖中叶,县令林东海

  • 二麓正议

    三卷。明汤光烈、汤頀著。两人生卒年均不详。汤光烈,号西麓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官海丰县教谕。汤頀号小麓,乃光烈之子。尝受业于张元祯。元祯携之入都欲荐之于朝,然因元祯卒而未成。光烈于正统中曾上《御戎疏》

  • 广雅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

  • 禹贡集解

    见《禹贡说断》。

  • 大学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字时陈,号龙湾,黄梅(今湖北黄梅)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此书首载《大学》古本及二程、朱子改本,又依古本次序加以疏解,于先儒之学多有采用,亦

  • 畿辅水利辑览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字荠峰,霸州人。容貌修伟,气度端凝。少孤,事母尽孝。母督之过,常令长跪。年二十五以拔贡生官昌黎训导修学宫勤课士。乾隆六十年(1795)举于乡。嘉庆元年(1796)为进士。改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