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语校本

新语校本

二卷。清宋翔凤校(见《大学古义说》)。是书以《汉魏丛书》本《新语》为主,又从孙星衍处,得《子汇》本,姜思复本,及旧影抄明胡维新本,参互校订。抄本内有红笔漆改,星衍跋云,不知何人据何本所增,此书校语称“别本者”,即指此也。宋翔凤虽据汉魏本,然亦择善而从,成一家之定本,中间引孙星衍说一节,严可均说二节,以意校者,不改原文。唯《子汇》本多有妄自增补的。故翔凤据《子汇》本改本书的,非常谨慎。《辨惑》篇,“何以当背众多,”依《子汇》本,改“当背”为“党口”,“齐人鼓噪而起,”依《子汇》改“噪”为“澡”。“首足异河而出,”依《子汇》改“河”为“门”。《穀梁传》亦作“门”。《慎微》篇,“雕冢文邪”,依《子汇》改“邪”为“彩”。其余《子汇》与本书异者,皆未移易原文,唯据《群书治要》改订者甚多,盖《治要》引书,仅有删节,而没有增改。即就翔凤所引论之,《无为》篇云,“百川无西行者,小象大而少从多也,此据《治要》改正者,《意林》所引,与《治要》同。”《思务》篇云:“远于义者,不可动以利,又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利字及博而行已四字,并依《治要》改补者,而宋盛如梓庶斋老学从谈所引,与《治要》正同,此足以证其可据矣。其余依《文选注》及《太平御览》校改的,亦多可信。如果将《子汇》异文,只注于下,不改本书,可称完璧,然在清代校本中,较为精密。有《浮溪精舍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四声通解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世珍(约1473-1542)字公瑞,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士,官同知中枢事。尚著《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蒙字会》等。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

  • 尚书图

    不分卷。清杨魁植辑,其子杨文源增订。杨魁植字辉斗,长泰(今属福建省)人;杨文源字泽汪。此书无序例,也不分卷,共有各种图一百一十四幅,有的图后附有说明,有的图后没有说明,其说明文字也很简单。其中如作术离

  • 重订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

  • 唐文拾遗

    七十二卷。清陆心源(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

  • 淮城纪事

    一卷。①明不著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

  • 中藏经

    见《华氏中藏经》。

  • 影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癸亥夏上虞罗氏影印本)罗振玉辑。计宋拓汴学石经《周易》残字八行,内容为升卦九二至九三的爻辞及象辞。《尚书》五十九行,内容为《武成》、《洪范》之文。《诗经·小明》十六行。《礼记》之《檀弓》、《月令》、

  • 胡绳集

    八卷。《诗钞》三卷,明范壶贞撰。范壶贞生卒年不详,字蓉裳,号淑英,苏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举人范选之女,胡畹生之妻。此书有明刻本《胡绳集》八卷,是用三色套板印刷而成的。卷首有范允临及陈继儒二人所作序

  • 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