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会义

春秋会义

十二卷。宋杜谔(生卒年不详)撰,清杨昌霖辑。杜谔字献可,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宋仁宗皇璠中(1049年-1053)进士。杨昌霖字际时,号俭庵,又号简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乾隆乙未(177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春秋会义》一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六卷,马端临《文献通考》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皇璠间进士杜谔集《春秋释例》、《春秋繁露》、《春秋规过》、《左氏膏肓》、《先儒同异篇》、《春秋指掌》、《春秋碎玉》、《春秋折衷论》、《春秋指掌议》、《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春秋集传微旨》、《春秋摘微》、《春秋通例》、《春秋胡氏论》、《春秋笺义》、《春秋三传总例》、《春秋尊王发微》、《春秋本旨》、《春秋辨要》、《春秋旨要》、《春秋集议》、《春秋索隐》、《春秋新义》、《春秋经社》等三十余家,撰成一书,并断以己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说,乡贡进士江阳杜谔(献可)采集自三传及啖助、赵匡诸儒至孙觉《经社》共三十余家罗列编排,并以自己的意见加以评断。该书已佚。清人杨昌霖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十二卷。其中只有僖公、襄公《永乐大典》有缺,其余的都很完备。但该辑本誊录抄脱三十多条未补。实际上《永乐大典》收录了《春秋会义》全书。辑本虽已非杜谔之旧,但可以据此考证《春秋会义》的大体面目。其书大抵采录《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说以及各家注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例仿集解。据辑本,该书征引达五十余家,比晁公武、陈振孙所说的三十余家为多,未知何故。该书征引诸家虽然很多,但不免失之芜漫,又往往略于考证,少有论断,使众说纷芸,莫衷于是。至于他本人的观点,也有不少主观臆说,拘于名字人爵日时诸例,持论过于苛刻。但他征引的典籍,今多散佚,赖此书而存其概略。因此该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认为该书虽不皆得圣人之旨,但可使后人博观古今异同之说。有清光绪十年(1884)序巴陵方氏广东刊宣统元年(1909)印《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孙氏山渊阁丛刊》(厘为二十六卷)本。

猜你喜欢

  • 郊外农谈

    三卷。明张铁(生卒年不详)撰。张铁,字子威,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提倡朴素文学,反对浮夸。其它议

  • 七经同异考

    三十四卷。清周象明撰。象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悬著,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十一年举人。除此书外,还著有《事物考辨》、《尚友编》、《苏松田赋备考》等。此书包括《易》、《书》、《诗》、《春秋》、《三

  • 夷齐考疑

    四卷。明胡其久(生卒不详)撰。胡其久,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隆庆年间(1567)举人,官至陇南知县。当时世间所传伯夷、叔齐的事迹、世系、名姓、字号大都出自《韩诗外传》或《吕氏春秋》,并各有附会增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一桂轩诗钞

    二卷。清李毓清撰。李毓清,生卒年不详,字秀英,广东阳山人,庠生李履和之女,贡生王驺之妻。清代诗人。工写诗词,善长书法。此书有道光四年(1824)海康丁宗洛刊本,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

  •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

  • 黄梅县志

    ①九卷,清徐昱修,萧蕴枢纂。徐昱,永平人,拔贡,官黄梅知县。萧蕴枢,湖北孝感人,官学谕。明以前志乘失考,万历十一年(1583)曾维伦修,已无传本。清顺治十五年(1678),徐昱知县事十七年,延萧蕴枢修

  •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

    二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后迁居江苏淮安。为人聪敏好学,平生嗜好搜集整理甲骨、简牍等考古器物,此系罗氏其收集其所校刊各书题跋之汇编而成。上

  • 潜夫论笺

    十卷。清汪继培,(见《尸子辑校》)撰。是书为校注《潜夫论》,以元大德刻本为据,其以程荣本及《群书治要》、《太平御览》诸书所改补的。“曰”旧本作“某”,据某本,某书改,旧本脱“某”,据某本某书补,是书以

  • 刘氏政论

    一卷。三国魏刘廙(180-221)撰。清马国翰辑。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人,事曹操为丞相掾属。汉文帝即位,官侍中,封关内侯,著书数十篇。清马国翰所辑《刘氏政论》一卷,实为一篇。《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