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阙如编

春秋阙如编

八卷。焦袁熹(1660-1730)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清代经学家、诗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后,不赴会试,专研经学,工科举之学,诗亦戛戛独造,不侪流俗。除此书外,焦氏还有《此木轩诗集》、《此木轩直寄词》。此书是未成之书,只列成公八年而止。《穀梁传》发《春秋》“常事不书”之例,宋孙复《春秋尊王发微》衍为“有贬无褒”之说。宋元明诸儒承袭其说,以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上至周王,下至列国,无一人免遭孔学讥贬,明吕楠《春秋说志》甚至认为孔子贬及天道。焦氏此书旨在纠正诸儒说褒贬之失,认为《春秋》据史直书,无关褒贬。如隐公盟蔑,诸儒以为恶私盟,焦氏则以为继好息民,胜于相虞相诈;无骇之帅师入极,诸儒以无骇书名为贬,焦氏则认为此若后世帝之胄不系以姓,非贬,如此之类数十条,皆驳诸儒有贬无褒之说。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诸儒于此多发大义,而焦氏则谓:“元犹始也,首也;继父惠公为君,逾年乃称元年,犹言我公之第一年也,是年是周平王之四十九年。以其是鲁国之史,故自纪其君之年而已,不得称周王之年也。”又云:“圣人因旧史之文录之,褒贬予夺无所施于其间。至如尊王之义,正始之义,若此之类自然皆在其中,不烦措意设辞,谓我之意斤斤然特寄乎此也。”此说在当时实有过人之处。书末附《读春秋》数条,论即位或书或不书,四时或备或不备,此乃有史之本无,有传写之脱佚,并非孔子有意增减笔削,旨在破诸儒穿凿之说。此书以《左传》所载之《春秋》经文为主,而曰《公羊》、《穀梁》之异文则以小字附注其后。其书之取名“阙如”,则取自《论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之句,表明了作者反对主观臆造的治学态度。《四库》系从焦氏手稿传抄,现存嘉庆九年钱氏刻本。

猜你喜欢

  • 使东日录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编修。弘治元年(1488)为朝鲜颁诏正使,累官工部尚书。著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已著录)。是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图易定本

    一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郇阳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邵嗣尧讲《易》以河洛之数一乘一除之,认为小圆图就是小横图的顺往逆来,大横图就是小横图的因重成爻,大圆图就是小圆图的运行寒暑,

  • 操■斋遗书

    四卷。清末管礼耕撰。礼耕字申季,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岁贡生。此编可能是管礼耕在书院的应试之作。其中有“《易》《书》帝乙考”,谓《周易·泰》中有“帝乙归妹”、《尚书·酒诰》及《多士》

  • 志颐堂诗文集

    十五卷。附《题跋文》二卷。清沙元炳(生卒年均不详)撰。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人,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工诗文,学识渊博,著有《志颐堂诗文集》。是集凡十五卷,文为上、中

  • 啸园丛书

    六函,五十九种,一百八十七卷。清葛元煦编。葛元煦字理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啸园丛书》所收书有对史学著作进行考证的书籍,论时事、风俗的著作,野史小说,诗文评论等,还有少量的医学著作。共

  • 东坡外集

    八十六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焦竑序,序称:世传东坡集多乱以他人之作。如《老苏水官》、《九日上魏公》、《送僧智能》三诗,《叔党飓风》、《思子台》二赋,人知其谬;至于《和陶拟古九首》、《大悲圆通阁记》

  • 托素斋集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 南阿集

    二卷。清代康吕赐撰。康吕赐见《读大学中庸日录》条。等书。此书虽然以“集”为名,但实际上是一札记。卷一为“论易问答”,卷二为“慎独斋日录”,均为作者关于儒学方面的心得。但此书序中介绍“问答”中原共几十册

  • 觉迷蠡测

    三卷。明朝管志道(生卒年不详)撰。除此书外,还撰有《孟义订测》已著录。《剩言》一卷、《附录》一卷。《觉迷蠡测》一书,旨在阐发佛理。以自序中所书江阳段侯幻然子传来一札为由,书展“大觉起迷之生相及老释差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