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剩稿
一卷。清王梁(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梁字不详,震泽(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有《读画录》(已著录)。是集为其文集,仅收文二十四篇。其中又多小品,有明季山人之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一卷。清王梁(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梁字不详,震泽(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有《读画录》(已著录)。是集为其文集,仅收文二十四篇。其中又多小品,有明季山人之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四卷。唐李约(生卒年不详)撰。李约,字存博,号萧斋。唐肃宗、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官至兵部员外郎,善书画,通音乐,当时颇享盛名。撰有《道德真经新注》四卷。《道德真经新注》,又称《道德经新注》。唐人研究《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
十三种,九十三卷。清洪颐煊(详见《管子义疏》)撰辑。该丛除收洪颐煊撰辑著作,还有其父子兄弟等人如洪枰、洪震煊、洪坤煊著作四种。十三种为《礼记宫室答问》三卷、《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夏小正疏义》四
一卷。清骆秉章(1793-1867)自述。秉章字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任湖南巡抚,曾固守长沙,全力支持曾国藩编练湘军,出兵镇压贵州苗民和号军起义。后
二卷。明张宁(约1469前后在世)撰。张宁,字靖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汀洲知序。著有《读史录》、《奉使录》、《方洲集》。此编系张宁于明天顺四年(
不分卷。清周封鲁辑。封鲁字东山,湖北天门县人。此书无序例,凡《易经》三百五十条,《书经》四百九十二条,《诗经》四百五十六条,《礼记》三百五十五条。凡涉及典故及义理的,择采一家之说,或兼采数家之说,只是
一卷。明顾应祥(详见《测圆海镜分类释术》)撰。我国第一个对弧、矢、弦之关系加以研究的是宋朝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他给出了“会圆术”,由弦、矢求弧长的近似公式,这可从《九章》
三卷。清熊伯龙(1619-1670)撰。熊伯龙,字次侯,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五年(1648)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历官浙江乡试正考官、提督顺天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熊伯龙自
十二卷。清赵良霈(详见《读易经》条)撰。此书末有家侄绍祖题《跋》。《跋》言,“说《礼》之家,精奥推郑《注》,博洽推孔《疏》。元陈云庄《集说》,明时虽立于学宫,而学者多讥其疏漏。盖《礼》本杂取汉儒之言,
十六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又号随庵主人、新亭樵客。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均未中。有《笠翁十种曲》。本书内容颇为庞杂,共分词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