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不废古训说

朱子不废古训说

十六卷。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清李中培撰。李中培字根五,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县)人。是书系中培在《朱子不废古训说》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首叙《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各注疏源流,次叙朱子裒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集注章句,引用古训诸说根柢以及唐宋诸儒解说。书名《朱子编辑更改颠末》,依次分别用古训之例凡五:一曰引其说而系其氏,二曰但称旧说、一说、或曰,三曰因其训诂而不标其姓字,四曰本其文义而稍有更易,五曰达其意旨,异其说辞。又以为《论语》、《孟子》、《礼记》三经历代笺疏不下数百家,自元明以来解说者尤悉数难终,大约言义理者十分之九,言典故者十分之一,而专门考证异同者又只占百分之三、四。于是说中加注,专为义旨、典制、名物、训诂诸说聚讼及声音、句读疑似混淆者,特为拈出辩论。又于制度、器物非可想象而得者,比附本文作为一图,而制度有等级,名物有数目,众说互异,难于枚举者,均作一表。其自为考证者凡四百九十二条,附于各说下;另依四书次序作一总目,以便查检。又以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所引贤儒之说,子史之语,虽称其姓字标其书名,而读者于先正品学著述,古书传授源流,尚未缕悉,复从正史及他志传谱录中摘抄,汇为四卷。简末系以朱子本传及贤儒从祀孔庙考。是书条理周密,虽尊信紫阳,而后儒辩论与朱子不同者,间或也有所采掇。书前有陈继昌序及自序。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猜你喜欢

  • 画谱

    六卷。不著撰人姓名。书中唐六如(唐伯虎)画谱一卷,五言唐诗画谱一卷,六言唐诗画谱一卷,七言唐诗画谱一卷。木本花谱一卷,扇谱一卷。每卷开头各有小序。按书题六卷,查书内容为七卷,不知何故。此书《四库全书总

  • 集程朱读书法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主于静悟,以读书为粗迹”的观点,摘取朱熹读书章程等内容来批驳,旨在反对忽视读书这一环节的治学方法。

  • 白阳集

    不分卷。明陈淳(1483-1544)撰。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号白阳山人,江苏长州(今苏州)人。以诸生援例入北监。卒业归,不复旧选。《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征明传中。陈淳少从征明游,以书画擅

  • 八分书辨

    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是书系考辨八分书体之作。关于八分,历代众说纷纭,言人人殊。杨氏辨之曰:“八分即汉隶,今楷之别名尔。”“汉之隶皆可谓分,其从篆体者,即八分是篆二分是隶也;其与正楷无异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四书地理考

    十五卷。清王瑬撰。王瑬原名仲瑬,字亮生,江苏吴(今江苏吴县)人。关于四书地理,阎若璩撰有《四书释地》,较为精核,却也不无可议。是书载洪亮吉说,认为中牟在今彰德府汤阴县,援引《管子》、《韩非子》之言为证

  • 辛卯侍行记

    六卷。清陶保廉撰。陶保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陶模,历任陕甘、广东总督,颇多善政。光绪十七年(1891),陶模由陕藩简授新疆巡抚,陶保廉侍行,备记其行程。自西安至天津为一卷,自天津至西安为一卷,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春秋运斗枢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运斗枢》。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该书推演其义,认为帝王政教当取法北斗,故曰“五帝

  • 巴东县志

    ①三卷,明许周修,杨培之纂。许周,字希旦,广东曲江人,拔贡,官巴东知县。杨培之,四川人,监生,官巴东训导。按巴东,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何山、教谕程经济修县志二卷,其书今存。嘉靖三十年(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