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氏医鉴 续补

李氏医鉴 续补

十卷。清李文来(生卒年不详)撰。李文来字昌期,婺源(今属江西)人。李氏平素身虚体弱,故博览医书。李氏认为汪昂所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浅显通俗,易于阅读,颇行于世,为众医家所重,故李氏将二书重新分类,条分缕析,并为汪昂鉴定,是为此书。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1696)。虽书名为《李氏医鉴》,实则汪氏之书。书后又参阅诸医籍,补入杂证及伤寒有未备者,辑为《续补》二卷。未附汪氏所作“三焦命门辨”一篇。书中卷一至卷七,将疾病自首至足,由内及外,分为头、目、鼻、脾胃、饮食等五十余类;卷八分为妇科、儿科、外科、解毒、急救类;卷九、卷十除有消导、收涩等类外,尚有用药加减、病后调理、治法提纲、论制方和剂、治疗大法等内容。每类下分列子目,先论治法、方药,次载方剂,方后释药。门类齐全,纲目清晰,方论兼备,辨释详备。对汪氏学说多所发挥。对临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泽雅堂文集

    八卷。清施补华(1835-1890)撰。施补华字均甫,乌程(浙江吴兴)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佐左宗棠幕,积军功,累迁至二品衔道员,未实授而卒。尝嘱其友镌小印曰:“我辈岂是蓬蒿人。”盖以功名自许

  • 古音类表

    九卷。清傅寿彤撰。寿彤字青若,贵筑(今属贵州省贵阳市)人。傅氏认为郑庠古音六部、顾炎武古音十部、江永古音十三部,密则密矣,然犹未合于五音之原、形声之本也。段玉裁古音十七部,合于形声之本矣,然犹未能统五

  • 巏堥山人词集

    四卷。清王初桐(生卒年未详)撰。王初桐有《北游日记》。本书收《杯湖欸乃》三卷,末附北乐府三阕、《古花村琴趣》一卷,共二百四十二阕。自谓一刻于练川,再刻于京师,三刻于西安,皆合刻,非专刻。此乃最后定本。

  • 明辨录

    二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此书取诸儒批评佛教的言论,汇辑成帙。上卷首载韩愈《原道》及《佛骨表》,而傅奕的奏疏和唐太宗斥萧瑀诏列于后。其余的辨论陆九渊、杨简、王守仁之说亦备记。下册则皆为诸儒辨

  • 子之还兮,遭我乎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貂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 真珠船

    八卷。明胡侍(生卒年不详)撰。胡侍,字奉之,号濛溪,咸宁(今属湖北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张璁、桂萼均以议大礼邀得世宗宠幸,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张璁不久出任首辅。胡侍劾二人越

  • 图画见闻志

    六卷。宋郭若虚(生卒年不详)撰。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贵戚,熙宁三年,即1071年,官供备库使;熙宁七年又官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曾任辽国贺正旦副使。是书载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作《名画见闻志

  • 音调定程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此书以花甲音调与河洛卦爻衍为定程六十格,又取叶怀庭《纳书楹谱》或一二曲或六七曲为式。自谓列声律之阴阳,分别时日之宜忌,以资利用。其凡例云:俞荣宽据理以

  • 三楚新录

    三卷。宋周羽撰。周羽,宋初人,籍贯不详,曾任贵州修仁令、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三楚即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三人皆据楚地称王,《三楚新录》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书中与正史记载多有不合

  • 法苑珠林

    一百二十卷。唐代释道世(生卒年不详)撰。道世是法名,俗姓韩,字玄恽,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居官,长居长安,12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参与玄奘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