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评注

楚辞评注

十卷。清王萌(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王萌,字逊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诸生。《楚辞评注》卷首有王萌自序,目录,并附《后记》。《后记》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此书由王萌评注,其侄王远(字带存)考音。扉页左右还署曰:“高安朱可亭(名朱轼)、竟陵王逊直两先生注订。”各篇的校订人分别如下:《离骚》、《九歌》朱轼,《天问》胡克宽(字检庵),《九章》族子五介修,《远游》朱琦,《招魂》唐建中,《卜居》王元墀,《九辩》、《大招》谭一豫,《惜誓》高宗濂,《渔父》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为同卷之《卜居》;《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三篇亦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从《惜誓》。王远除考音外,对字义、文义时加按语,以“远按”标之;朱、胡等亦有按语,分别冠以“可亭曰”、“检庵曰”。其中王远、朱轼按语较多。正文十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招魂》,卷七《卜居》,《渔父》,卷八《九辩》,卷九《大招》,卷十《惜誓》、《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此书特点:一、善于阐发《楚辞》文义。如《离骚》“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句,王逸注“言宓妃体好清洁……遁世隐居,而不肯仕也。”显然违背诗旨。王萌则曰:“正见宓妃遨游自恣之意”,联系下文,可知王萌解是切合文义的。再如《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故乡”句。王远按曰:“此承上娱乐,言己方驰神高远,上登于天,忽然俯临下土,旁睨故乡,又不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如苦人得喜梦,乍然惊醒,呜咽不胜。”不但串通了文义,而且道出诗句弦外之音。二、对九歌等篇短作品用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加以诠释,多有可取之处。如《九歌》首篇《东皇太一》,共十五句,将其分为三段,王远分别按语:“此言佩饰之盛”,“此言祭品之洁”,“此言歌舞之备”,仅十八字,将全诗大意准确概括出来。三、善于以《楚辞》证《楚辞》,即所谓互证法。如对《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王萌在诠释文义,赞扬屈原文字表达的精巧之后云:“《远游》及《九辩》末章,皆如此命意”,这样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通过按语,精当地点评《楚辞》的艺术技巧。如对《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二十四句(分为六章),朱轼曰:“此六章于山穷水尽处,忽设悔之一想,志益坚,情益深,文字益畅。”颇能揭示此段文义婉转,文势跌宕的特点,真乃点睛之笔。当然,此书也有误说,如《离骚》求女一段,释为“求贤人与之共事君者”,大抵不误,但将求宓妃解为求三皇之佐,求佚女为求帝之佐,求二姚为求王之佐的说法,则过于穿凿。《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此四句诗本写放逐生活险恶的自然环境,进而比喻社会环境之险恶,未为不可,但王萌却说:“此言其所至之地之苦景,亦以喻谗人蔽君之象也。”便有违诗旨。主要版本:康熙十六年(1677)刊本,日本西村硕园藏。康熙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二年(1737)鲈香居士刊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北京、湖南、湖北秭归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1779)三和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握机经解

    一卷。清王撰。王字始旦,绛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根据《李卫公问对》,以《握机经》384字皆太公增衍之文,故采辑各家旧说,参以己见,为之集注。《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谓《问对》本阮逸伪撰

  • 仲氏易

    十三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又称初晴,又因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起初,奇龄之兄锡龄精通《周易》,但未著书

  • 画纪补遗

    二卷,附《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姓名。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其中错误颇多,如马远的父亲名为“公显”、兄名为“逵”,可该书却把“逵”误为马远之弟、把“公显”误为马远之孙。其

  •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

  • 巴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清王尔鉴修,王世沿纂。王尔鉴,进士,曾任巴县知县。王尔鉴任巴县知县后,从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纂修县志,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方竣事,十年内铁积寸累,笔削去取,致力之勤,令人赞叹

  • 汝宁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德昌修,王增纂。德昌,字懋亭,满州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来任。王增(约1755-1820),字方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榜眼,官翰林院编修。后出

  • 左传旧疏考正

    八卷。清刘文淇(1789-1856)撰。文淇字孟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为侯选训导。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力尤勤。唐孔颖达《五经正义》行,汉魏六朝诸儒说经之书逐渐

  • 开元天宝遗事

    四卷。五代王仁裕(880-956)撰。王仁裕字德辇,天水(今甘肃天水)人,唐末为秦川节度判官,历仕前蜀、后唐、晋、汉,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显德三年卒。王仁裕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工诗文,通晓音律

  • 迩训

    二十卷。明方学渐(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大理寺少卿。著有《桐彝》三卷等。《迩训》一书专载方学渐家乡人物的言行、事迹、交谊和他的先世可以效法的事迹的笔

  • 蕲水县志

    ①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刘佑修,杨继经纂。刘佑,字云麓,直隶曲周(河北曲周)人,岁贡,顺治十三年任蕲水县知县,后升泰州知州。杨继经,字经易,一字传人,邑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十二年进士,授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