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本杂剧三集

残本杂剧三集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风流冢》。后幽居无事,编成此书,寄寓感慨,有的则用来抒发亡国之痛。本书是明末清初的杂剧选本,搜罗较为完备。据书前目录,此集收十九家三十四种杂剧。十九家为吴伟业、尤侗、茅维、郑瑜、孟称舜、周如璧、查继佐、张来宗、薛旦、张龙文、孙原文、黄家舒、陆世廉、堵庭芳、南山逸史、碧蕉主人、士室道民、邹式金、邹兑金等,其中邹氏兄弟各有一种杂剧附于集后。此书以《杂剧三集》为名,是因为自居为沈泰《盛明杂剧》初集、二集的续集。原书共有三十四卷,此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卷、第六至第十卷、第三十至三十四卷,是一仅存十四卷的残本。存留的有吴伟业二本:《通天台》、《临春阁》;尤侗二本:《读离骚》、《吊琵琶》;黄家舒二本:《城南寺》、《西台记》;堵庭芳一本:《卫花符》;士室道民一本:《鲠诗谶》;邹式金一本:《风流冢》;邹兑金一本:《空堂话》;茅维四本:《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这些杂剧大都富于文彩,极力雕琢,但多不适于演出。此残本所存之杂剧除吴伟业、尤侗的四种另有传本外,其余六家十种皆无传本,弥可珍贵。《杂剧三集》刊刻于顺治十八年(1661),各种杂剧皆据原本编录,今存《西堂全集》诸本皆为后来刊行,字句往往有所删改。本书所录吴伟业、尤侗四剧的曲词,与通行之本比勘,多有不同,或有所避忌而为也。此残本有清顺治刊本,诵芬室1941年翻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生卒年不详)撰。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官至将作监。擅长篆书,有碑刻《恬亭铭》,刊定《说文》为三十卷。是编乃后人所辑,系论书体之作。其中历举了李斯

  • 易经浅说

    八卷。明陈琛(1477-1545)撰。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后辞官归乡终养。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不赴;再起江西提学佥事,也没有去上任。事迹附

  • 春秋类义折衷

    十六卷。清王芝藻(详见《大易疏义》)撰。书成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书序之前,有自题口号,曰:“自读《春秋》四十年,只如群动对青天。迩来深考流传义,始觉先儒多误传。”可知作者对前人之“流传义”多不

  •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

  • 野老

    见《野老书》。

  • 清江三孔集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

  • 白房杂述

    三卷。《杂兴》三卷。《续集备遗》一卷。明朱衮(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朱衮,字子文。湖广永州(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拜监察御史。因违逆刘瑾

  • 文水县乡土志

    八卷,补遗一卷。清成连增编。成连增,山西文水县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文水县等学堂教习。《文水县乡土志》本为初等小学课本而作,撰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当时村塾索观者,展转传写,讹谬滋多。宣

  • 律诗定体

    一卷。清代王士祯(1634-1711)撰。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

  • 孝经附刻

    一卷。清温汝能(详见《孝经约解》)编辑。是书附刻于温氏自纂的《孝经约解》后,凡孝经古文宋本一篇,日本信阳本孝经古文一篇,朱熹《孝经刊误》本一篇,吴澄校定孝经古今文一篇,吴元徵孝经古今文考一篇。以上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