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高儒《百川书志》所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和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所记略同。该书明、清诸刊本中,或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题“施耐庵编辑”,或题“罗贯中编辑”。其作者究为罗、施二人,或为其中一人,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施耐庵参与《水浒传》创作,目前一般已不甚怀疑,可能罗贯中修订过。罗贯中生平介绍详见《三国演义》。施耐庵生平资料极少,元末明初小说家,有人推断其生卒年约为1296-1370。籍贯有钱塘(今浙江杭州)、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迁兴化(今江苏兴化)诸说。据说他是元朝至顺进士,后不满政治腐败和官场生活而弃官归乡,闭门著书。又说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曾入张士诚幕。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其代表作品,各种刊本易名很多,有《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水浒》等不同题名,叙述北宋末年宋江在梁山起义故事。水浒故事在南宋和元代已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成为话本小说和杂剧的重要题材,如话本小说《宣和遗事》中已简略勾勒出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经过说话人和杂剧作家的不断创作,水浒故事不断演化发展,日趋丰富,施耐庵即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该书是第一部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迄今为止这类题材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以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依据,描写了以梁山为根据地的一百零八位水浒英雄反抗斗争的全过程。通过各位好汉“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揭示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全书虽是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为序曲,呼应上天星宿之说,而实际上,是以高俅的发迹为真实开篇的。在腐败无能的宋徽宗朝廷中,高俅、蔡京、童贯等奸贼执掌中央大权,地方上有无数贪官污吏,直至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一层的土豪恶霸,把宋朝天下搞成了好人无处立足的黑暗世界,因此才逼得林冲、鲁智深、宋江、柴进、武松、杨志、孙立、解珍、解宝等好汉纷纷落草造反,用朴刀杆棒来洗雪仇怨、伸张正义。它从肯定的角度描写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描写梁山英雄大聚义的壮丽图景,这是它历代受到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该书后半部分也描写了梁山英雄受朝廷招安并参加征剿其他农民起义队伍的战争,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复杂和矛盾性。但在写招安的过程中,也揭露了统治者虚伪狡猾的招安阴谋,揭露了他们借招安之名行剿除之实的背信弃义,描写了梁山英雄被招安后的悲凉心绪和悲剧结局,客观上对招安进行了否定。该书结构严整,将各处英雄好汉的造反故事统御于梁山聚义的核心主线,布局匠心独运。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塑造人物众多,一百零八位英雄有半数以上个性鲜明,主要人物还有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其中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物形象在中国已家喻户晓。概括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堪称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但歌颂美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宋江,刻意标举封建忠义观念,则难脱时代局限。总的来说,该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流名著,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的故事情节成为后世许多小说、戏曲的题材来源,它开创的成功创作方法也影响了其后许多通俗小说的创作。该书版本情况极为复杂,各种刊本不仅书名改易,内容也有很大的增补或删改。从情节和文字内容上大体可分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和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细节描写较少,但包括大聚义、受招安、征辽、平田虎、王庆、方腊事,直至宋江之死;繁本描写细致,但无平田虎、王庆事。简本、繁本谁先谁后,学术界尚无定论。从存本回目形式上看,大体有如下几类:其一,百回本:明嘉靖武定郭勋刻本;明万历天都外臣汪道昆序刻本,明万历容与堂刻本;明末四知馆刻本;明大涤馀人识刻本,明清间芥子园刻本。百回本中,容与堂刻本题《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最为完整,保留该书较早的面貌,较有研究参考价值。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均影印容与堂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排印的《水浒传》亦是容与堂本。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据容与堂本的整理本《水浒传》。其二,一百二十回本:明袁无涯刊杨定见序,另有郁郁堂、宝翰楼刊本,内容全同。此本在百回本基础上增加据简本改写的征田虎、王庆事,“事文均繁”,为《水浒全传》。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此本校点排印,题《水浒全传》。其三,一百一十五回本:黎光堂本,有温陵郑大郁序;明刊巾箱本;清金陵德聚堂刊本。其四,七十回本:明崇祯间贯华堂刊,题《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圣叹评。此本系金圣叹用袁无涯本、芥子园本的删节本,仅取前七十回,并将第七十回后半部分添改,回目亦由“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此所谓金圣叹“腰斩《水浒》”。但因为它包括了该书精华部分,所以流传极广。七十回本另有坊刊王望如加评本,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石印本,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申报馆铅印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金本整理,把原书“楔子”整改为第一回,依据一百二十回本把最后一回“惊噩梦”改为“排座次”,出七十一回本,后多次重印。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水浒传会评本》,会集金圣叹等六种评本的评语,较有研究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六书辨通

    四卷。清杨锡观(生卒年不详)撰。锡观字篆若,无锡(今属江苏)人。工翰墨,尤精篆隶,著作尚有《六书例解》。是书旨在辨别六书假借何谓可通何谓不可通。全书分韵编次,于每字之下各标出处并说明其本义,对于误通者

  • 滦京杂咏

    二卷。元杨允孚撰。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未详。集后罗大已称:“允孚以布衣补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皆以咏歌记之。”此集载诗一百零八首。题为滦京

  • 续汉州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补志一卷。清张超等监修,曾履中、张敏行纂。张超,曾任汉州知州。曾履中,汉州人。张敏行,甘肃人,进士。《续汉州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此志二十四卷又分为八集,盖以易卦别之。卷一至卷三

  •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 读韩诗外传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

  • 唐宋八大家文抄

    一百六十四卷。明茅坤(1512-1601)编。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兵备佥事。古文功力尤深,又喜欢谈兵。尤其是他刻意模仿司马迁、欧阳修文体,最推崇唐顺之。迁大名

  • 斯文正统

    十二卷。清刁包(1603-1669)辑。(详见《易酌》)此集所录均为历代理学诸儒生之文二百一十六篇。据《凡例》称“专以品行为主,若言是人非,虽绝技无取。”似乎取去颇为严正。持理虽正,欲扫诸多流派,尽废

  • 周易翼简捷解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拾遗》一卷,附《群经辅易说》一卷。明陈际泰撰,周光德辑。此书禀承宋人图书之学以言《周易》,说河图、洛书体用相为附丽,表里互为经纬,都师羲易。首卷载古今诸图,中间十六卷是捷解,

  • 仓颉辑补斠证小笺

    二卷。清李滋然(生卒年不详)撰。滋然字命三,号树斋,长寿(今属四川)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知县。《仓颉辑补斠证》为吴县王仁俊所撰,是在孙星衍,任大椿、马国翰、陶方琦诸家所辑的基础上,搜

  • 簪花阁集

    一卷。清翁端恩撰。翁端恩,生卒年不详,字璇华,号纫卿,江苏常熟人,体仁阁大学生翁心存之次女,协办大学士翁同和之妹,编修、国子监司业归安钱振伦之继妻。清代诗人。此书包括作者平生所作古今体诗若干首,词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