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熹平石经遗字

汉熹平石经遗字

一卷。清万中立辑。中立字梅崖。家藏金石拓本极多。此书就是以其家藏之宋拓汉熹平石经残字二种,附以翁方纲模刻之本影印而成的。中立於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黄易小蓬莱阁所藏汉熹平石经遗字拓本,后一年又得孙承泽所藏汉石经残字拓本。两相比较,只有《尚书·盘庚》篇一石后者比前者多出“凶德绥绩”四字。这两个拓本按诸家跋语所说,孙承泽、孙星衍主张熹平原石拓本,何焯、翁方纲则认为黄易所藏的是洪适翻刻之本,而孙承泽所藏的为越州石邦哲摹本。二种意见都强有力。今以此书与新出熹平石经残字相比较,可知何、翁二人之说是不可动摇的。清代得熹平石经旧拓本者以金匮的钱泳为最多,曾摹刻于会稽府学。而顾炎武所见的尚有邹平张氏一本。其他如江都的马秋玉,丹徒的蔡松原也各有所藏。现在都不知流落何处。因而可以用来取证洪氏《隶释》的,只有此书和南昌县学、会稽郡学摹刻本了。有光绪二十七年(1902)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黔南会灯录

    八卷,附补续。清代如纯(生卒年不详)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黔南会灯录》一书,为灯录体中属于局部地方的灯录。此灯录仍从灯录旧例,只收上堂小参示众机缘拈颂法语等类,不载杂著空名。惟贵州之地

  • 翻译御制朋党论

    清世宗宪皇帝御撰。书成于雍正二年(1725年)六月初一,刊为专本颁行。卷末有当时臣下跋语,不著名氏。据国朝(清)宫史书籍门著录有《御制朋党论》一部,注言称“世宗宪皇帝(雍正)御制论一篇,以大公至正为归

  • 奕世增光录

    八卷。明王道行编。王道行,字明南,阳曲(今山西定襄县)人,生卒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左布政使。乃“续五子”之一。该书是其任常镇兵备副使时,替魏校所编集刊刻,主要记载魏校的遗文遗事。书

  • 四六金针

    一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其生平见《陈检讨四六》条。此书载《学海类编》中,取元陈绎曾《文说》中所论四六之法。割剥成编,颇为浅陋,必非陈维崧之笔。殆以陈维崧工于四六,故假借其名。犹《木天禁

  • 冠谱

    一卷。明代顾孟容撰。顾孟容,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所著《冠谱》统载历代冠制。如孔子制司寇冠、杏坛冠、燕居冠;颜闵、冉仲制德行冠;曾子制进礼冠;子思制思美冠;孟子制缁布冠等,均不

  • 毅斋诗文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

  • 续纂江宁府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 泾川丛书

    五十一种,八十五卷。清赵绍祖(1752-1833)编。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安微泾县人。精于史学,著作有《通鉴注商》、《新旧唐书互证》、《金石文钞》等。丛书收其乡贤著作五十一种,其中理学著作最多,如明

  • 齐山岩洞志

    一卷。清陈蔚撰。陈蔚,字梅缘,安徽青阳人。《齐山岩洞志》昭代丛书本,共一卷。其首考齐山曰,山在池州府城南三里。山有十余峰,高皆大体相等,因名齐山。其力否山因唐刺史齐映尝好之而得名。除志山名之源由外,兹

  • 金堂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惟杰纂修。谢惟杰,字兼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任金堂县知县长达十年之久。谢维杰任知县后,见志久失修,遂博稽故籍,网罗旧闻、汇集成志书一部。《金堂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