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节公事实
一卷。清沈守廉,编撰。守廉清末浙江海盐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记其父沈炳垣事迹。炳垣,字紫卿,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咸丰五年(1855)至广西督学,道径梧州时遇难。诏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谥文节。书中收录谕祭谕碑、国史列传、有关炳垣奏折、海盐县志传、家传、事状、诔文、挽诗、题词、年谱等。现存光绪八年(1882)刊本。
一卷。清沈守廉,编撰。守廉清末浙江海盐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记其父沈炳垣事迹。炳垣,字紫卿,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咸丰五年(1855)至广西督学,道径梧州时遇难。诏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谥文节。书中收录谕祭谕碑、国史列传、有关炳垣奏折、海盐县志传、家传、事状、诔文、挽诗、题词、年谱等。现存光绪八年(1882)刊本。
见《春秋左传句解》。
五卷。明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明亡隐居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占衡阳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
一卷。清吴獬撰。吴獬诗写性灵,无所宗主。卷中五古如《适意》、《堕牙》;七古如《刻刘宅竹上》、《吊李武生》、《九日同王梅二同年登高》、《戏赠王梅二同年》、《汉口喜谒峦丹阶》、《为张伯琴题魏午庄制府洞庭归
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
五卷。《汉诗评》五卷。清李因笃(1631-?)撰。李因笃字子德,又字天生,富平(今属陕西)人。明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士,与之报国,无应者。归而闭户读书,博闻强记。于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间荐
见《兵学新书》。
十六卷,首一卷,清聂光銮、桂茂修,王柏心、雷春沼纂。聂光銮字陶斋,四川屏山人,进士,官宜昌知府。桂茂,字香圃,满洲正蓝旗人,监生,继任知府。王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进士。雷春沼,字少泉,湖北黄冈人
上经两卷、下经两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以六十四卦证六十四卦,以甲证乙,以丙证丁。籤者即《说文》籤验也,一说锐、贯也,概有锐利而贯穿之义。此书不章解句释,亦不穷究卦象,而只言易理,以补《周易二闾记》之不足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