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沧趣楼诗

沧趣楼诗

一卷。清陈宝琛(1828-1935)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同治戊辰(186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傅、毓庆宫授读。任京官时与张之洞、张佩纶齐名,光绪十年(1881)以内阁学士襄办南洋军务,不久因母逝世返里,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家乡蛰居。著有《沧趣楼文存》。所居螺江,有沧趣楼,诗中对其周围环境多有描述:“而楼奇峰五,折叠若屏风。”“留客便盘圆石坐,借书惯坐绿阴摊。”集中有与乡里谢枚、龚霭仁、陈木庵等人的唱和之作,亦有家国沧桑之感,如《访慈仁寺松》:“身历浩幼兀不知,却对霜鬓怜吾衰。”《访崇效寺楸》:“虞山帝傅常独至,自写伊郁酬清幽。天回地转讵所料,痛定思痛将谁尤。”宣统元年(1909)陈宝琛被重新起用,离乡赴京时,赋诗留别,表现了前途难测、将审慎行事的态度:“屏居越两纪,一壑甘长终。谁知无心云,去住随天风。”“欲别谢知爱,所期谢无穷。行藏吾自审,不用哀龙钟。”其诗的内容多写士大夫颓丧失望、感伤忧愤,也有吟花弄草的闲适之作。其艺术风格属晚清“同光体”,枯淡迂缓,生硬晦涩。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但艺术造诣却远甚。此卷收诗一百五十五首,分古、近两体,被陈衍选入《近代诗钞》。此卷有商务印书馆陈衍《近代诗钞》选本。1939年刊刻《沧趣楼诗集》,线装四册,共十卷,附词一卷,按年编排,本书所收之诗尽载于该集中。

猜你喜欢

  • 竹庄诗话

    二十四卷 宋何溪汶撰。何溪汶字号、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是书凡二十四卷。成书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是诗歌评论和诗歌作品合集。卷一为“讲论”与“品题”二目;卷二至卷十为按时代选录的汉至宋的诗歌四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老子衍

    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

  • 周易二闾记

    三卷。亦称《重订周易二闾记》,清茹敦和撰。敦和字逊来,号三樵,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德安厅同知。茹氏邃于经学,尤善于《易》,所著易学凡十一种,而以《周易二闾记》最精。此书玩辞考象,设为二人问答之语

  • 伤寒兼证析义

    一卷,清张倬(生卒年不详)撰。张倬字飞畴,江苏吴江人。张登之弟。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论伤寒。张倬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亲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此书

  • 续增刑部律例馆说帖揭要

    十七卷。清胡调元撰。胡调元,福建长汀县人。嘉庆举人。任安徽沪州知府、颖州知府。是书前有作者自叙编书原委,其卷一为名例,卷二为婚姻、卷三为仓库、卷四为课程、卷五为钱价、卷六为祭祀,卷七为盗贼,卷八为人命

  • 通史它石

    三卷,明仇俊卿撰。俊卿字舜征,海盐(今属江苏省)人,万历年间任国子监博士,著有《海塘录》、《海盐志》等。《通史它石》取错玉之义,所论史事多关于人品治道。因卷帙浩繁,在天启年间,胡孝辕取其尤玮者,集成三

  • 施氏七书讲义

    见《七书讲义》。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毛诗问难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问难》二卷,已佚。《旧唐书·经籍志》同。是篇是马国翰从孔颖达疏《毛诗正义》辑得七节,皆王肃攻郑玄之作,《问难》亦申毛以难郑。如《小雅》“大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