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华经安乐行仪

法华经安乐行仪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法华经安乐行仪》是解释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意之书。因法华经中有四要品,而慧思尤对安乐行品格外重视,对该品即乘乘之法钻研悟道,自有心得。所著此行仪,大体可分三段,第一段略说法华经玄义及安乐行玄义。以持戒、忍辱、精进三行,导成身、口、意、誓愿四种安乐行仪。第二段为摄颂。先以五言偈摄略说义,后广释法华经玄义和安乐行玄义。安乐行释又分二节,先以三法即一切法中心不动称安,于一切法中无受阴称乐,自利利他称行解释安乐行;后以四念处即色、受、心、法四念处解释安乐行。此行仪说理较为透彻,以天台宗说晓解安乐行,使之文丰意美。其所述义理,对后出《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影响很大,“而其幽奥,实启于斯篇”。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文字蒙求

    四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原名《字学蒙求》,是为儿童初学文字而编写的。《周易》有“童蒙求我”之语,截取“蒙求”二字为名,表示其书旨在适合儿童的要求。王氏在序中引其友陈雪堂之语云:“人之不识字也

  • 周易郑康成注

    一卷。宋王应麟(1223-1296)辑。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先世居浚仪(今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今浙江宁波)。九岁能通“六经”,从王子文受学。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因贾似道当

  • 畏垒山人诗集

    四卷。清徐昂发(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昂发字大临。江苏昆山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提督江西学政。本集为诸体杂编,其五言古体大抵刻峭清新,有透空碎远之音。然而落笔太快,缺乏

  • 蒲室集

    十五卷。元释大诉撰。大诉字笑隐。生卒年不详。居杭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此集诗六卷,文九卷。前有虞集序,谓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沈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

  • 石林遗文

    二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清叶德炯辑。叶梦得,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江苏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补丹徒尉。宋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为编修官,因诏对称旨,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

  • 来复堂集

    二十五卷。明曾维纶(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曾维纶字惇吾,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此集二十五卷,前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洪宪序,称

  • 扁舟载酒词

    一卷。清江藩(1761-1830)撰。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惠栋的再传弟子。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将经学分为汉学、宋学两大派,实际宗汉抑宋,引起宋学派方东树的

  • 王文端集

    十四卷。明王家屏(1538-1603)撰。王家屏字仲伯(一作忠伯),山西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明史·艺文志》记载

  • 读春秋存稿

    四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也是作者的读书心得。他曾说自十二岁受《春秋》,读三传注疏至十数遍,有所见解,就随时笔录,成《读春秋存稿》四十余篇,不成章的就编为《春秋三传杂案》,大体上在于补传

  • 午窗随笔

    四卷。清代郭梦星(生卒年不详)撰。郭梦星著有《尚书小札》等著作。此书属于札记,记载考证内容较杂,阐述经义、考据论证史事及清代的一些掌故、杂事,也有一些诗文之类考证。书中不分门类,评说经义之处多不符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