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碧嶂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征,不赴。曾辑宋遗民诗为《谷音》一卷,鉴别极精。但自作诗粗浅不入格。顾嗣立《元百家诗选》讥其多应酬俚近之作。《四库全书》引为“存目”。有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沈韵斋抄汲古阁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征,不赴。曾辑宋遗民诗为《谷音》一卷,鉴别极精。但自作诗粗浅不入格。顾嗣立《元百家诗选》讥其多应酬俚近之作。《四库全书》引为“存目”。有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沈韵斋抄汲古阁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家政法》不见史书记载,惟有贾思勰《齐民要术》引用十一节,马国翰据此辑录成一卷,原书的面貌已不可见。马国翰所辑《家政法》,主要谈蔬菜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等大田作业以外的
六卷。清程大中撰。大中字拳时,号是庵,应城(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此书采辑诸书之文与《四书》相发明者,或《集注》所已引而语有舛误,或《集注》所未发而义可参订,皆为之笺
六卷。明钱孺谷、钟祖述同编。钱孺谷、钟祖述二人的字号生平均待考。嘉庆中襄阳府(今湖北襄阳等地)知府徐咸致仕归海盐(今浙江嘉兴),筑园城,名小瀛洲。招同邑布衣朱朴、思南府(今贵州思南等地)知府钱琦、福建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四卷,《难经校订》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姚凯元字子湘,号雪子,归安(今属四川省)人。曾官光禄寺署正。其先祖为礼部尚书。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称为残本。姚氏此书援引皇甫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取古韵异读之字,详考其音义异同,征引颇富。然冗杂而无条理,盖是编乃慎在滇时凭记忆所及随手摘录者也,复见及牵引武断之说时或有之。有《函海》本。
二十八卷,首三卷,清安佩莲修,孙祚泰等纂。安佩莲,字玉青,贵定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沣州知州。孙祚泰,字文冈,沣州人,举人,曾任宁远县训导。沣之得名,肇于《禹贡》,置州则自西魏始。由是为郡
①十卷。明熊荩臣修,何自谦纂。熊荩臣,字念斋,云南昆明籍,江西金溪人,举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任铜陵县知县。铜陵有志,自明永乐始,历弘治、正德、嘉靖,虽更四修,然伪舛缺略,皆非佳作。自嘉靖四十
一百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字晓征、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丁忧后病不复出。历
一卷。清王宗诚撰。宗诚安徽青阳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任礼部右侍郎。此书所记为其父王懿修事迹。懿修字勖嘉,号春甫,后更号为春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书
一卷。编者不详。此书记清赵景贤事迹。景贤字季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曾任宣平县教谕。太平天国革命时,赵氏以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有功,被清廷授福建督粮道,加布政使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