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笺

礼记笺

① 四十九卷。清郝懿行(1757-1825)撰。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清经学家,山东栖霞(今烟台市西南部栖霞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户部主事二十七年。一生无意于仕途显达,致力于著书论说。有四十余种专著传世,其中二十五种收入《郝氏遗书》。懿行事迹见《清史稿·儒林传》。郝氏善长名物训诂考据,撰《尔雅义疏》十九卷,考论详实,成就颇高。又有《易说》十二卷、《便录》一卷、《书说》二卷、《诗说》二卷、《诗词》七卷、《诗经拾遗》一卷、《春秋说略》十二卷、《春秋比》二卷、《证俗文》十九卷、《竹书纪平校正》十四卷、《补宋书刑法制》一卷、《食货志》一卷、《晋书故》一卷、《宋书琐语》一卷、《逸周书辑要》一卷、《游方山记》一卷、《洪花洞记》一卷、《荀子补注》二卷、《宝训》八卷、《山海经笺疏》六卷、《图讚》一卷、《订讹》一卷、《晏子春秋》一卷、《蜂衙小记》一卷、《记海错》一卷、《晒书堂笔录》六卷、《晒书堂笔记》二卷、《文集》十二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时文》一卷、《诗钞》二卷、《闺中文存》一卷,等等。论著之丰,可谓汗牛充栋。《礼记笺》作于癸丑年,懿行于读礼余暇,取郑玄注细加揣摩,私有疑惑,则附于郑注后。次第排列依循《礼记》四十九篇之序,故得《礼记笺》四十九卷。懿行于郑注疑惑处,多作考求,如郑注《文王世子篇》,言记文王世子时的法令,郝氏以为是引文王世子之语。郝氏特别重视考据,旁证博引,立论详实,以求无误。如《典礼》称“五十”曰“艾下”,言魏晋人读“艾”为“刈”,又引《晋书·郑冲传》“艾服王事,六十余载”即读“艾”为“刈”;于八十、九十日耄下,引古本七十日耄。又历引徐彦《公羊传疏》,李贤《后汉书注》为证。如此认真考求、博大精深,堪为大家。他人为《礼记》作注,于《大学》《中庸》往往不列,郝氏则为全篇,注解既不偏从郑注孔疏,亦不盲从朱熹,尊从本文旨意。确实可谓注《礼》经之功臣。本书有清光绪八年(1882)东路厅署《郝氏遗书》刊本。② 四十六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任秋,清末民初湖南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人。咸丰间举人。太平军起义时,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后加侍讲衔。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清史馆馆长。其治经学尤力,主要著述有《周易说》十一卷,《尚书笺》三十卷,《尚书大传补注》七卷,《诗经补笺》二十卷,《周官笺》六卷,《礼记笺》四十六卷,《春秋公羊传笺》十一卷,《论语训》十卷。另有《尔雅集解》十九卷,《庄子注》二卷,《楚辞解》六卷。闿运诗文在形式上主要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其诗文有《湘绮楼文集》八卷、《诗集》十四卷、《湘绮楼骈体文钞》一卷、《湘绮楼诗》一卷,并编有《八代诗选》,又有《湘潭志》十六卷。其门人弟子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礼记笺》是王闿运为《礼记》作的笺注。是书前后无序跋。闿运不特重考据,而凭心论之。故书中既多有真知灼见,亦不乏牵强附会处,瑕瑜互见,有待读者精审慧选,去伪存真。如“三而一有焉”句,注“一有犹皆有也,一同壹”。“君子曰德”句,注曰:“曰,干也,君子教子当于德”。“始之养”句,注云:“始,养老也,之,语词,以为之‘往’之‘之’,殆非。”如此之类,颇得经旨。又以为大学乃天子之学,此篇言古圣教育子之法,发前人所未发,自多创见。至于书中疏漏妄测处亦多,如王氏以为仲尼谥尼父,子孙当称其谥,据经文,尼父者,乃以其字为之谥,尼即谥。《檀弓疏》明白言之。《论语·子张篇》末四章皆称仲尼,且有“其死也哀”之语,尤足证仲尼者正是称其谥,非呼其字也。可见王氏此条辨之误也。诸如此类,逞意说经处,亦不胜枚举,故有待读经者着意辨之。此书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东州讲舍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鹤和篇

    三卷。明闪仲侗(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闪仲侗,字士觉,永昌(今云南保山)人。举人。其生卒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四年(1631

  • 四书经疑贯通

    八卷。元代王充耘撰。充耘字耕野,吉水(今属江西)人,元统二年(1334)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后弃官养母,著书授徒终老。著有《读书管见》二卷(《四库全书》亦收)、《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元代科举

  • 昭代名人石刻

    六卷。清钱泳(生平说见《朴园藏帖》)辑摹。所选皆清人书,未有赝品,其中多苏州顾沅家藏本。顾沅字湘舟,其鉴赏之识,远出于钱泳之上。此刻第一卷所收为金俊明、释正谊、宋琬、查士标等书。第二卷所收为王士祯、文

  • 大学古义说

    二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其人详见《论语郑注》条。是书题曰古义说,盖对朱熹《大学章句》言之。其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言事帝王之事也。所说诚汉人古义,然孔子时未有此义,《大学》中也无此义。又致知在格物,谓郑

  • 闻喜县志续编

    不分卷。清沈光瑀修,杨永宁纂。沈光瑀字念劬,浙江宁波人,顺治十二年(1655)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闻喜县知县。《闻喜县志续编》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不分卷,计所续者,二十五类,分为:

  • 书序略考

    一卷。未题撰述者姓名。在每条之下都有“举案”二字,可能是清代学者方世举。此书也没有序例,大略是根据《史记》来证《书序》。认为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家书及序都载于《史记》。《史记》没有记载的原因,

  •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 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

  • 蜕岩词

    二卷。元张翥(1287-1368)撰。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今属山西临汾)人。著有《蜕庵集》,本编附载诗集之后而自为卷帙。《宋史》张翥本传称,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殁后无子,其遗稿不传。传

  • 集韵

    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