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集说

礼记集说

①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后,即嘉熙末年复加修订,定为此本。自作《前序》、《后序》、《跋尾》,述其撰写始末颇为详细:盖首尾阅三十余载,故采摭群言,最为赅博,支取亦最为精审。卫湜广采自郑注以下凡说解《礼记》者共一百四十四家,其他书涉及《礼记》而被采录者尚不在此数。朱彝尊《经义考》考录经著最为繁复,而不知其书与不知其人者,尚有四十九家,可见卫氏之《集说》所采之宏富。明初修定《礼记大全》,乃以陈澔注立于学官,而湜注一直处在若隐若显之间。而所贵者,此书于所录诸书中,除郑注、孔疏外,原书无一幸存者,全赖此书得传,堪称《礼家》研究之渊源。而其所存资料亦可谓前无古人,后世亦罕见来者,故卫氏之《集说》为《礼记》乃至经学研究贡献颇丰,且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如黄震《读礼记日抄》、陈栋《礼记集义详解》等均依据此书删节,后附于己意而成。而清代名儒洪亮吉又作《续卫氏礼记集说》,就卫书再加以增益补充。然卫氏《集说》亦有不足之处,如卷帙浩繁,于初学者不利;对经文之说解一如清人杭世骏《读礼记集说自序》所言:“采葺至广,大约章句训诂之学。”传本有《通志堂经解》本。② 十六卷。陈澔(?-1341)撰。澔,字可大,号云庄,又号北山,都昌(今江西)人,元经学家。澔博学好古,宋季隐居不仕,教授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认为“《戴记》四十九篇,先儒表章《庸》、《学》,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郑祖法谶讳,孔疏唯郑是从,虽有他说,不复收载。嗣后应氏《集解》,于《杂记》、《大、小记》等篇,皆缺而不释,慎终追远,关于人伦者至巨”。先生之父,名大猷,师事双峰先生,以是经三领乡书,为开庆名进士,于是经讲论甚多。中历煨烬,支字不遗。先生因承父志,荟萃衍绎,而附以臆见,成此《礼记集说》。援引书籍,有汉郑氏《注》,唐孔氏《疏》,《仪礼古注疏》,《仪礼经传通解》,杨氏《祭礼通解》,陆氏《经典释文》,《九经注疏》,许氏《说文》,杜氏《通典》,郑氏《通志略》,程氏《遗书》,《程子粹言》,张子《语录》,朱子《四书》,《朱子语类》,《春秋纂例》,三山陈氏《礼书》,方氏《集解》等,约三十余种。其对于注说去取,凡名物度数,据古注正义;道学正论,宗程子朱子,精义详尽。泛取诸家,发挥未备者则叙以己意。对于音义反切义,同古注则依陆氏《释文》,发明新义则各据诸家。至章句段节,古注章断皆圈,此依注疏及蜀本、廖本,古注皆不加圈。于经文之校雠,则依蜀大字本、宋旧监本、兴国于氏本、盱郡重刊廖氏本。其书虽无高论,而初学读之,极易明晓。世传之本,有分为三十卷、或十卷者,内容则毫无区别。明有刊本。

猜你喜欢

  • 集程朱格物法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格物者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的观点,摘取程朱学说中的关于“致知格物”的重要论述加以驳斥,旨在批驳陆王学说。

  • 禹贡水道析疑

    二卷。清张履元撰。张履元字苏斋,安徽泾县人,岁贡生,官吴江县训导。此书卷首有石韫玉序和张履元自序,书名取自陶诗“疑义相与析”之意。本书以《孔传》和蔡沈《书集传》为主,参考胡渭《禹贡锥指》而成。张履元认

  • 读书录

    十一卷,《续读书录》十二卷。明薛瑄(1389-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少时从父读《四书》、《五经》。及长,师事魏希文、范汝舟。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 香草校春秋左传

    六卷。清于鬯(详见《卦气直日考》、《周易读异》)撰。于鬯,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有《香草校书》及《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等等,具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即所著《香草校书》

  • 群经宫室图

    二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著名经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少颖异,家寒微,勤苦于学。嘉庆六年中举,一应会试不中,即绝意仕

  • 经义辨讹

    一卷,《辨疑标目》一卷。清周世樟(详见《五经类编》)撰。此书辨析经义讹误,阐述作者的治经之论。但是所举“承讹”诸条,大都是普通作文的常见病。其中间或也有一些新颖见解,如《史记·吴世家》所载“泰伯卒,无

  •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 酒色财气

    四卷。作者不详。本传奇共二十七出,写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审理四件狱讼案件,平反冤狱之事。第一出至第八出为酒案,写临川人高阳在元宵节醉酒后到街头观灯,与富户雷士春发生冲突。雷士春之侄名应元,是道士,图其伯父

  • 石经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 钦定西清砚谱

    二十五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王杰、董诰、钱汝诚、曹文埴、金士松、陈孝泳等八人奉敕编写,门应兆奉敕绘画。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