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穀梁大义述补阙

穀梁大义述补阙

不分卷。民国张慰祖(1874-1922)撰。张慰祖字伯愉,号研贻,江苏吴江人。从著名学者胡玉缙学。入存石学堂,习《穀梁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取优贡第三,朝考第二,授以教职。河道总督任道熔请他到河南,委托办理河防,不久保任知府,加运使衔。后又往日本学习法政,归国后任河南地方厅高等厅推事,辛亥革命后回到江苏。张慰祖认为《春秋》三传中,只有《穀梁传》得其微言大义,而汉以来经学家如刘向、尹更始等各家学说大多亡佚,使《穀梁传》成为绝学。道光中柳兴恩著《穀梁大义述》,对《穀梁传》的大义有所探求,但遗憾的是书未完成。于是对柳氏之书进行补阙,撰成《春秋大义述补阙》若干,广泛征引古籍,进行折衷。体例用柳兴恩之旧,逐条进行标举,而把补阙附在后面,以“补曰”二字区别。该书拾遗补阙虽不尽符合《穀梁传》原书的旨趣,但大体上符合经师的家法,对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陶风楼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书经疑言

    一卷。清王庭植撰。王庭植字实丞,江西庐陵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此书较少引用前人旧说,往往独抒己见。如王庭植解释“纳于大麓”,认为“大麓”就是太(泰)山之麓,“古‘太’字无点;麓,山是也。尧使舜行礼,而

  • 兰亭志

    二卷。清吴高增撰。吴高增,字敬斋,浙江嘉兴人。其任山阴县儒学训导时辑此书,书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值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卷首临摹康熙皇帝于三十七年(1698)御书“兰亭”二字及御制兰亭诗,并附臣

  • 泌园集

    三十七卷。明董份撰。生卒年不详。董份字用均,号泌园。乌程(今浙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十。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此集为其孙嗣茂所编。共诗七卷、文三十卷。此集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有《四库全

  • 金锁记传奇

    二卷。明叶宪祖(1566-1641)撰。宪祖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榭园居士、榭园外史、紫金道人,浙江余姚人。系黄宗羲外舅,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四十七年(1619)进士。曾

  • 六书部叙考

    六卷。清吴玉搢撰。参见《说文引经考》。相传此书手稿旧藏铁岭黄海长家,凡六卷,分十二类。海长去世,后半三卷展转归山阳邵氏。此后三卷存饮食、衣服、宫室、器用、动物、植物六类,末附存疑。是书专考六书部叙,博

  • 明代宝应人物志

    一卷。明末清初朱克生撰。克生,江苏宝应人。该书采集宝应之地先贤名臣十五人,逸民三人,孝义四人,方技二人,烈女五人。自称“有美不彰,不仁也;择善不严,不知也”。此书之宗旨明矣。现有《启祯剥复录》本。

  •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

    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是书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无二致。是书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但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

  • 史纬

    三百三十七卷。清陈允锡撰。允锡字亹斋,晋江(今福建晋江县)人,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官平湖县知县,生卒年未详。所撰《史纬》一书,仿宋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体例,摘录历代史书精华。但繁简失

  • 中庸私解答问

    一卷。清徐润第(详见《中庸私解》)答,问者署名静生。静生姓张名廷鉴,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是书分前解与续解两部分,前解共二十六段,续解共十九段。提问详细,回

  • 读论孟笔记

    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著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同子通书讲义》一卷。是书卷首有宗诚自序,大旨就《集注》而推阐其义,不及名物训诂,对佛学老庄列之